浅谈人工智能时代初中历史教学观念的转变

作者: 郭小涛

摘 要:科技革命引发工作革命,而人类能否在工作革命的浪潮中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主宰和原住民,就需要进行教育改革。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网络应用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创新和多元化的评价体制,从而培养人工智能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人工智能时代;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8-036-001

王作冰在其《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革命》一书中指出,中西方专家学者普遍预计未来十到二十年全球将因人工智能面临空前严重的失业危机——今天的大部分工作岗位将会消失。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转变现有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树立一种让孩子们“玩中学,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培养对人工智能的浓厚兴趣。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就如何改变传统的历史教育教学理念,实现历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提出以下几种观点,以期在未来的教学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一,确立一种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美国学者戴维·珀金斯在《为未知而教 为未来而学》一书中指出,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我们需要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教育。历史学的本质是对历史的认识,即在一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下对人类历史的阐释。我们强调在历史教学中要体现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中学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可以概括:1.唯物史观;2.时空观念;3.史料实证;4.历史解释;5.家国情怀。

由此不难发现历史教学不在于教会学生学会什么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如何辩证地思考历史问题,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确立一种创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把课堂的主动权和参与权还给学生。具体到自己的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1.充分让学生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网络,建立历史爱好兴趣小组QQ群、微信群,这样师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发表不同的见解,只要学生能有充分的史料作为依据,都可以给予肯定。

2.在历史教学中,我注重再现历史情景教学,让学生们在课下思考,如果你是当事者,你会怎么做?对于历史上有争议的人和事件,我也会让学生通过辩论,形成自己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重新认识和思考。

第二,建立深度交互的网络学习空间,提升教师自身的能力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让我们更加重视网络学习空间的深度化和实用性。随着网络学习的深化,开发智能学习助手,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路径和检索痕迹,按需推送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过滤无关的信息,减轻认知负荷,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高质量学习。强化成员间的关系网络,加强对互动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包括订阅、观看、转发、提问、评论等,精准识别师生、生生互动关系,提供更加匹配的组合方案,形成稳定的趣缘合作共同体,促进深度交互的发生。提供远程协作、同步课堂等方面的工具,鼓励跨学校、跨区域、跨国别的协同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而想要做到这些,除了教育部门及学校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外,更需要教师提升自己的网络知识运用能力。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升自己现代化网络教学能力,还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对其学科的兴趣。

比如在历史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学校交互一体机教学资料,利用多媒体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以及学习和制作微课,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敬佩之情,进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爱好,挖掘学生对现代教学网络知识的运用及在“做中学”的乐趣。

第三,树立深度学习的理念,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深度学习既是决定人工智能兴衰的关键所在,也是决定未来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人类想要从人工智能时代的职场中胜出,就必须从强调记忆和练习的传统学习中脱离出来。学习绝不能停留于知识的表面理解和重复记忆,学生要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将所学新知与原有知识建立联系,获取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建立一套自己的思维框架,并有效迁移到其他的问题情境。在历史学习中,教师不仅仅要讲清基本的历史概念,还要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评价模式。比如对于“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两个概念的区分,教科书一般这样表述:“人类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而人类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但具体的历史解释和历史结论因人会出现不同的结论,这就需要我们去思考去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例如2019年苏州历史中考就出了这道选择题:

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A.天然火的运用 B.打制石器的使用

C.群居生活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

这道题目明显和我们平时所讲的新、旧石器时代的划分是不一致的,但是由于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注重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的训练,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重构。这道题目,表面上看是对新旧石器时代概念的考核,而实则考察历史解释以及史料实证的判断。由于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更多地对学生强调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对于不同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继而会得出不同的史论。注重对学生多元评价机制的训练,从而大多数学生能够选出D作为其正确答案。

总之,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将会颠覆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教师应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不断地学习,提升网络知识和深度学习的观念,树立创新的教学学习理念,让自己及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有所为,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和本质。

参考文献:

[1]曹培杰,黄蔚.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三要素,2019年3月中国教育报

[2]王作冰.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革命,2017年版北京联合出版社

[3]戴维·珀金斯(美).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浙江人民出版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