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的自我评价研究
作者: 雍星星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自我评价,确定自我评价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和作用。
关键词:评价; 自我评价; 科学探究; 小学科学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8-047-002
一、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以“为了学生的学习”的评价理念为基础,从学生发展的视角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自我评价包括两个方面:自我反思和自我监控。自我反思是对自身经验的重组和改造,即对原有经验的思考,确定清晰、正确的部分,以及厘清模糊的经验,使得经验的意义更加深化,并能够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方向。自我监控主要是对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调控,它发生在学习中而不是学习之后。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细致的分析,并调整自己的认知活动,对于活动计划做出适时的调整。
二、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的自我评价
1.科学探究中自我评价的内容
自我评价的内容包含了科学知识、探究技能和科学精神三个维度的内容。科学知识中的科学概念、原理等都是科学学科的基础,是学生科学学习的关键,是形成科学正确认识的基本要素。因此,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核心的科学概念,是否能够理解概念的本质,以及将所学习的科学概念进行分类、综合,实现概念的前后联系,并获得概念的内在意义和实践意义。科学探究技能的评价则是关注学生能否正确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否有能效地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科学问题解决中,以及根据不同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活动。对科学精神的评价则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与他人合作、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不懈的品质等方面。
2.科学探究中自我评价的策略
2.1教师提问引导的自我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利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同样,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仍然需要对学生进行提问,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则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探究活动。教师的提问不是要区分学生的层次,而是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因此,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语言措辞的使用,而且要扩大提问的范围,尽量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实现自我评价。教师的提问能够使得学生产生“我的探究合理吗”“我的表述规范吗”“我理解了这个概念吗”等问题,就实现了学生自我评价的作用。
2.2学生自我提问的评价方式。学生的自我提问是自我评价中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学生通过自我提问,不仅能够有效地判断、评价自己的学习,而且能够发展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基于科学探究的视角思考,可以从七个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整理数据、推理结论、表达交流,来分析学生的自我评价。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一个有价值、值得探究的问题,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对科学的认识,也是教学的基础。猜想和假设是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在对当前问题的充分认识下进行的合理性的猜想,并能够预设猜想和结论的关系。设计方案则是学生在充分理解与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对研究问题的分解,以确定每一步骤的操作过程。实施方案中的实验时科学探究的中心环节,是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得出结论的重要环节,实验过程中如何根据现状调整实验方案也是学生要考虑的问题。推理结论则是帮助学生从数据中找出规律,把朴素的科学知识上升为科学概念,形成科学认识与理解。表达交流则是学习成果展示的阶段,学生敢于、乐于、勇于将自己的发现和同伴进行交流,与他们讨论,分享学习成果。
3.科学探究中自我评价的运用
笔者以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的《摆的研究》教学为例,设计促进学生科学学习的自我评价表。
《摆的研究》自我评价表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节课都要进行全面的自我评价,而是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和不同学生进行合理设计自我评价表,旨在促进学生的科学学习。自我评价表是一种过程表现性评价,贯穿科学学习的始终,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而不仅仅是最后结果,关注学生过程发展。另外,教师不能以自我评价表为好坏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实事求是进行自我评价。
三、小结
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真正实现了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地位,帮助其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科学知识,更是发展了科学探究能力和加深对其认识,以及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促进科学素养的培养。总之,评价是一种学习手段,科学探究中的自我评价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