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高职(民办)教育合作交流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作者: 郭霞萍 赵刚

摘 要:本文回顾了两岸高职(民办)教育政策演变及逐渐开放的过程,并以上海立达学院与台湾醒吾科技大学的交流与合作为例,介绍了两校合作交流的模式和制度,分析了目前两校合作交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所得经验希望能对其他与台交流学校有所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两岸; 高职教育; 合作交流; 历史与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3-114-003

一、引言

大陆自台湾于1987年开放探亲后,即颁发了《关于对台湾进行教育交流的若干规定》,随后又推出观光旅游、台商登陆、小三通等政策,奠定了两岸交流的良好基础。2008年开放大三通(通邮、通航、通商)后,一连串的两岸政策开放,加上直航的方便性,促使两岸交流日趋热络。两岸教育的交流也早在1994年第七次全国教育会议“两岸学术交流”议题中获深入讨论,在两岸交流速度不断加快,范围不断加宽过程中,教育交流一直受到重视。[1]

两岸高职院校的交流如火如荼展开,对合作的模式进行了不断的探讨和试验,比较常见的合作模式有:①校校合作模式:互派师生到对方学习、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合作编写教材、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②校企合作模式:大陆高校与在大陆的台资企业或者在台湾的台湾企业开展合作办学。通过实施订单培养、共建实训基地等形式,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2][3]③校校企合作模式:上述两种模式的叠加;④学校与教育协会合作模式:学校与台湾教育协会、行业协会合作,充分发挥台湾教育协会的优势,并利用其在台湾方面的资源;⑤教育协会之间合作模式:两岸的教育协会相互交流,合作举办教育研讨活动;[3]⑥交换学生短期研习模式:两岸一些院校互相交换学生进行短期交流。[4]各种合作模式的探索、实践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对后来者继续有效地交流和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本文将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首先回顾两岸教育交流的历史和政策演变,然后以上海立达学院(2018年5月前为“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醒吾科技大学的交流与合作为例,介绍两校合作交流的模式和制度,分析目前两校合作交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两岸教育交流的历史和政策演变

(一)两岸“学历教育”交流的政策演变

台湾先后开放大陆学生赴台就读研究所、学士班和二年制学士班(即专升本)。台湾于1997年10月22日公布《大陆地区学历检验与采认办法》[5],并于2011年1月6日公布修正案《大陆地区学历采认办法》,开始承认大陆“985工程”(大陆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实施的工程)为主的41所大学学历,以吸引陆生赴台就读研究所[6]。为了招徕更多人才,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于2013年3月12日宣布扩大采认“211工程”(大陆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工程)大学的学历,总校数增至111所,主要涵盖“211工程”重点学校(含“985”工程41所),但排除公安、军事、医疗等相关院校[6]。2011年1月6日公布《大陆地区人民来台就读专科以上学校办法》,并于2012年7月11日公布修正案,使得大陆学生赴台湾就读本科、专科有了法源依据。自2011年起,台湾高校开始从大陆招收自费本科生,大陆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2011年台湾高等学校在北京等六省(市)招收自费生等有关事项的通知”,至2013年,大陆生源地扩大到北京等8省(市)(见教港澳台厅函[2013]15号)。大陆对专升本(即大陆专科毕业生赴台攻读本科)的开放直到2013年,并率先在福建、广东两省试点。“台湾地区大学院校招收大陆地区学生联合招生委员会”和“海峡两岸招生服务中心”官网公布“2013年台湾地区试办科技校院二年制学士班联合招收大陆学生简章”,试点从福建及广东18所学校专科应届毕业生招生。2016年该政策进一步放开,试点北京、江苏、福建、广东、上海、浙江、湖北、辽宁八省市的81所公办专科学校招收专科应届毕业生赴台升本学习[7][8]。

(二)两岸“非学历教育”交流的政策演变

除了上述大陆学生赴台接受学历教育的交流之外,自两岸三通以来,有不少学校之间开展了非学历教育的交换生计划。比较正式有系统的是从2007年开始,交流模式为双方签订姐妹校、互认学分等协议,通过向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核备通过后实施。首例的两岸合作学校为大陆广东工业大学与台湾高雄第一科技大学,进行的项目为本科学生的交换学习,从2007年开始每年都有交流与合作计划。两岸民办高校比较大规模的交流是从2010年开始的。2010年秋季,台湾73所高等院校从大陆招收2000名短期交换生,招收对象为大陆各省市高专(2年级)本科(2-3年级)学生。大陆高校学生如果赴台短期学习,学费由学生自理,学习时间为一学期,修习12个学分,台湾教育主管部门颁布每个学分学费为新台币2250元。另外,学生在台湾学习期间,一学期的住宿费大约新台币10000元,生活费每月新台币5000-10000元(以台湾新北市合作学校为例)。[9]

三、上海立达学院与台湾醒吾科技大学的交流与合作

(三)两校合作交流的历史回顾

1.上海立达学院确立和台湾高校合作发展的思路。民办高校发展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长久。由于上海立达学院与台湾醒吾科技大学有着天然血脉的联系(同一创办人),学校领导经过研究,明确与台湾高校交流合作作为立达办学的特色,学校确立了“借船出海,借潮行舟,借风使力,借石攻玉”的两岸合作办学方针。借船出海:借醒吾科技大学之船探索海外合作办学之路;借潮行舟:借助海峡两岸合作的历史潮流,借鉴学习台湾技职教育精髓;借风使力:借力上海推进教育国际化的东风,做好我校海外合作办学的文章;借石攻玉:借鉴台湾技职教育多年积累的成熟经验,提高我校办学水平。两岸合作办学方针为两校的交流合作奠定了基础。

2.签署两校交流协议,确定两校合作意向。趁着2010年台湾73所高等院校大规模集体招收短期交流生的机会,2010年3月25日,时为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校长与台湾醒吾技术学院(2012年升为台湾醒吾科技大学)校长签订《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醒吾技术学院合作交流协议书》,确定两校合作意向。2010年6月24日,申请文件《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派遣学生赴台湾醒吾技术学院交换学习的请示》送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国际交流处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2010年7月1日收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同意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学生共26人应邀赴台交流立项的批复》。至此,开始了两校师生的交流。

(二)两校初期合作交流的内容和制度

两校在刚开始的合作交流中,主要以“学生交换”和“师资培训”为重点,并且制定了一些交流的制度,截自2016年9月,共有9批师生赴台交流学习。

1.学生交换。两校制定了学生交流的协议,涉及交流形式的内容有三点:①进行短期游学;②一学期之短期研修交换;③陆生赴台研修成绩及格者,由台湾醒吾技术学院核发学分证明。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针对学生的选课情况制订了相关制度,规定课程分为必选课、限选课及任选课,必选课不少于12学分,限选课不少于4学分,规定必选课程一般为与学生本专业相关的课程,其中大学英语为全部学生必须修读课程。学生选学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并通过所修课程的考评后获得相应的学分,由台湾醒吾技术学院提供考试成绩报告单或学分证明,立达学院依据学生成绩单并按本院规定给予成绩认定。这为学生的赴台学习奠定了制度基础,让学习交流得以顺利进行。

2.师资培训。两校交流中很重要的一块是师资培训,主要形式是立达的教师赴台交流学习,交流教师依专业选课旁听、参加合作学校举办的教学研讨会及参访校企合作企业。学校要求教师通过交流,学习台湾教师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及教学实验设置模式等。双方签订的合作办学协议中有关教师交流的主要内容有:①教师交流人数与期程依学校实际需要规划;②邀请或推荐的交换教师由双方协商选派;③交流教师的差旅费由原服务学校负担;④交流期间交换教师的生活费由对方学校负担。

(三)两校初期交流合作最大的阻碍与对策

1.费用问题及解决对策。台湾醒吾科技大学收取修学学生一学期学费人民币5000元及住宿费(约新台币10000万)。作为第一次试点,醒吾校方对学生超量选修课程没有另外收费。学生除了学费,还负担了诸如体检费、保险费、来回飞机票的费用、在台湾生活的费用,约人民币25000-30000元/人,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2011年,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获上海市教委提拨补助交流经费,补助老师和学生到台湾醒吾科技大学的交流和学习,由于成效十分良好,且师生返校后佳评不断,更确定了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因此连续获得政府的第二、三次补助经费。发展迄今,已有41位老师和345位学生赴台湾醒吾科技大学等高校学习交流。

2.交流遇到的瓶颈及解决对策。上海立达有的专业比如护理、机电与信息工程、航运物流等,因台湾醒吾没有设置相关的专业,这些专业的师生一直找不到可以交流的平台。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借助醒吾科技大学的桥梁,积极拓展与其他台湾民办高校的合作,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合作的对象由台湾醒吾科技大学扩展到与台北城市科技大学、长庚科技大学、佛光大学、德明财经科技大学。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还积极与兰阳技术学院、崇右技术学院等10所台湾喜来台大学联盟学校签订了合作协议,未来将进行各种专业科系的对接。

(四)两校开展全方位的深度合作交流方式

1.共建二级学院、双院长双专业主任设置。2013年4月,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醒吾科技大学合作成立“立达-醒吾商贸学院”。新建学院由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和台湾醒吾科技大学合作办学,实行双院长制和双专业主任制管理。这有利于立达学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挥学校办学优势,推动办学特色建设,有效整合办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

继成立“立达-醒吾商贸学院”之后,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的各个二级学院纷纷效仿,针对不同专业选定台湾合作学校优势专业做对接,成立合作学院。到2015年底,除基础与外语学院以外,其他二级学院全部成立了合作学院:护理学院和长庚科技大学护理系共同成立了“立达-长庚护理学院”,机电学院和台北城市科技大学机电系共同成立了“上海立达-台北城市机电学院”,艺术学院和佛光大学艺术系共同成立了“立达-佛光艺术学院”,航运物流学院和德明财经科技大学管理系共同成立了“立达-德明管理学院”。

2.合作建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醒吾科技大学合作办学,建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制三年,采用1.5+0.5+1的培养模式,即一年半在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半年在台湾醒吾科技大学学习,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由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醒吾科技大学的教授、博士,以及连锁行业、连锁企业的专家共同授课。台湾醒吾科技大学每学期依计划选派教师4-6人实施专业课程教学,还派遣台湾副院长一位常驻上海立达技术学院,协助推动学院的专业教学实验室建置及校企合作等工作。该专业课程体系由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台湾醒吾科技大学、台资连锁企业三方共同制定,对接台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为赴台就读本科提供了有利条件。

合作办专业的模式目前还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是大陆方面的审批比较严。到目前为止,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共有两个专业获批。

3.合作开办两岸高职研究中心。2013年4月,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和台湾醒吾科技大学合作成立“海峡两岸高职教育研究中心”,实行双方共同建设和管理体制,研究人员由双方协商安排。“中心”的成立有利于进一步借鉴台湾高职教育成功经验,深入开展研究台湾高职教育现状,深化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办学特色建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