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矛盾型消极依恋在群体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作者: 杜姣

摘 要:矛盾型消极依恋的孩子在进入小学阶段,更容易在班级里产生矛盾,分析产生的原因发现和孩子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这类依恋关系在班级中也会形成比较典型的矛盾类型,在此认知的基础上再来寻找解决策略,为化解班级矛盾、促进班级和谐有更针对性的、切实有效的意义。

关键词:矛盾型消极依恋; 班级矛盾;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1-087-001

矛盾型消极依恋关系是安斯沃斯依恋理论中的第三类“矛盾型依恋关系”之一,是指很想和身边重要人物亲近,但又害怕被抛弃而不敢投入感情的依恋关系。矛盾型依恋的孩子在生活中会更加依恋父母,希望得到他们的慰藉,当他们感到没有找到时就会愤怒。当这些孩子进入小学阶段时,会将这种不安全感投射到人际交往中,就更容易和同学、老师发生矛盾。所以老师在处理这类学生矛盾冲突时,要更加区别对待。

一、矛盾型消极依恋的成因

在2014年吴增强教授研究的“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分布”数据来看,在小学生中,同伴关系问题居于所有心理问题的首位,占28.8%。多动冲动问题居于第二位,占18.1%。矛盾型消极依恋的儿童在同伴关系上的问题更加突出。从这类孩子的成长过程来看,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亲子关系的中断

根据中国2018年最新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余人,其中0-5周岁的留守儿童占总人数的21.7%。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在安全依恋期(0-3岁)被迫离开父母,有祖父辈抚养,亲情遭遇中断,形成了矛盾型消极依恋关系。

(二)抚养人频繁更换或养育人之间的教养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独生子女“两头挂”的结婚方式,使他们养育的后代会得到父母和祖父辈更多的宠爱。父母双方家庭各自的教育理念或父母和祖父辈的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差别,孩子又在其间频繁更换,那孩子的安全感就会变得缺乏,容易形成矛盾型消极依恋。

(三)父母忙于工作,一直以自我为中心,对孩子的关爱不足,孩子三岁前未形成安全型依恋

或者母亲本身就是矛盾型消极依恋,在其影响下,孩子更容易形成矛盾型消极依恋。

二、矛盾型消极依恋在班级矛盾中的影响

焦虑是矛盾型消极依恋中最典型的特征。在小学阶段的矛盾型消极依恋孩子会表现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以违反课堂纪律或者盲目举手的方式获得老师的关注。正是因为这些情绪表现特征,会在班级里出现这几类矛盾:

(一)同伴关系处理不当导致的个体矛盾

这类矛盾是班主任接触最多的一种。矛盾产生的原因是孩子表达偏差或行为不当,双方“一言不合”就言语相向,甚至大打出手。

(二)班干部和违反常规的学生的矛盾

因为矛盾型消极依恋的学生会用违反校纪校规的“出格”方式获取老师或同伴的关注,作为班干部,尤其是班长和纪律委员,肯定是要去管理、批评、制止的。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摩擦,产生一些矛盾,甚至还会发生肢体上的冲突。

(三)后进生集体与班级学生的矛盾

在班级中,后进生群体往往会游离班级之外,不能很好的参与活动,融入群体,就会形成一种看不见的班级矛盾,影响班级健康、和谐的发展。

三、处理矛盾型消极依恋在班级矛盾中的应对策略

(一)针对矛盾本身的应对策略

首先,解决情绪问题。矛盾发生后,不管是谁,都要先把情绪稳定下来。班主任可以对事件进行“冷处理”,通过言语暗示,让他们反思,最好能自主发现自身存在的错误,进而改正。其次,平等客观,澄清事实。教师需要持公平的态度,不管哪类学生,都要让他把话说完,切忌先入为主,带着是非观看待问题。同时还需要全方面了解事实,尽量客观的还原真相,找到症结所在。最后,排解细致,训练素质。班主任需要帮助学生分析行为后果,让学生明辨是非,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帮助学生检视自己的想法带来的后果。通过这样的过程,同学能明白事情的对错。事情处理好之后,教会学生处理矛盾的方法,塑造正确价值观,让学生在遇到类似问题时,保持心态,有法可施。

(二)针对矛盾型消极依恋孩子的应对策略

矛盾可以一次次的解决,但孩子的矛盾型消极依恋问题不解决,只是治标不治本,所以这类孩子的心理辅导也重要。

首先,修复亲子关系,提升孩子自我价值感。矛盾型消极依恋的孩子,他们的潜意识中会以为父母不爱他们,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心理班会课,帮助孩子们看到父母的爱。例如低年级可以开设“我从哪里来”的主题,探究生命的起源,增加孩子的归属感。中年级以“寻找父母的爱”为主题,使他们对父爱母爱具体化。高年级以“感恩”为主题,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并学会感恩。其次,提升注意力,建立学业支撑系统。矛盾型消极依恋的孩子,成绩不理想不是因为智力因素,而是缺乏专注力,不能专心投入学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专注力是可以训练的。舒尔特方格法是比较典型的专注力训练方法,提高注意力水平的同时,提高注意的稳定性、转移速度和广度;辨音法训练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性,还能有助于消除疲劳,增强孩子的听力;抗干扰法练习,让孩子体验进步的快乐,激发信心。孩子的成绩有所改善,学业支撑系统稳固,在班级中和其他学生的矛盾自然也会缓解。最后,学会放松,缓解焦虑。焦虑是矛盾型消极依恋孩子最突出的情绪障碍,也要教会他们缓解焦虑的方法。比如慢跑可以有效缓解身体内焦虑恐惧的情绪;游泳可以使全身很多部位的肌肉和神经系统得到放松;深呼吸、伸个懒腰、叹口气都是自身的减压方法。

综上所述,矛盾型消极依恋的症状会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和同伴关系,在班级中形成诸多的矛盾。班主任在处理这类孩子造成的班级矛盾时,既要关注矛盾本身加以解决,也要关注孩子个体,从内在根源入手,最终找到治标又治本的办法。

参考文献:

[1]盛静恩.矛盾型消极依恋对小学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

[2]赵金霞.儿童中期亲子依恋与焦虑症状的交叉滞后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V28(4):405-412

[3]马剑虹,何新汉,陈美微.家庭情绪气氛对儿童依恋行为类型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10):672-675

[4]小学儿童依恋关系质量的半结构化访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