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浅析
作者: 殷荣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切都取决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学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1-085-001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怎样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的效果,这一切都取决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在国内引起广泛注意,而且在世界许多国家也很重视,已成为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必须认真探索研究。
一、培养学生自学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导致学习成功的重要原因,那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①教师可以提一些有兴趣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最好列举一些有兴趣的例题,那么学生对有意思的问题学起来自然感兴趣;或者,是做一些形象的比喻。适当的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数学原理形象化、直观化,较易为人接受。②教师也可以讲一些相关的故事。教师应结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恰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因为小学生都喜爱听故事、猜谜语、做遐想。通过讲故事可以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小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③教师还应该穿插数学美的教育。美的事物,总是为人们乐意醉心追求的。人们都是喜欢并愿意接近进而接受美丽的事物。如果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那么学生自然也就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1.教师要训练学生大胆发言
让学生习惯于“说想法”。课堂上要给每个学生说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个人独自小声说,同位之间练习说,四人小组互相说,等等。通过说,学习思维方法。长此训练,学生就会习惯于说想法。例如在数的教学中,要学生回答填空问题:“两个连续偶数的和是82,这两个偶数分别是( )和( )。”在解答时,一位学生说:这两个偶数是40和42。我是这样想的,因为相邻的两个偶数相差2,也就是说,这两个偶数和是82,差是2。82减去2的差除以2等于40,40是较小的偶数;40加2等于42,42是较大的偶数。所以这两个连续偶数是40和42。第二位学生回答时说:我是用两个偶数相加凑出来的,我想这两个偶数都应该接近82的一半,所以一个偶数是40,那么另一个偶数就是42。第三位同学说:我想,根据两个偶数的和82,可以求出这两个偶数的平均数是41,41是奇数,因为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1,那么和41相邻的两个偶数,一个是41减1等于40,另一个是41加1等于42,40和42是连续的两个偶数。学生说得有根有据,有条有理。
2.教师要训练学生规范数学语言
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关于概念、法则的用语,要求学生用数学用语,简明、准确的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后,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出定义、法则或公式。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做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教师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考查学生理解的程度,以便在学生叙述中纠正他用语的错误,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完后,还要统一到课本语言上来。
3.教师应该给后进生发言权
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回答问题的习惯,难点在于训练后进生。后进生上课一般表现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为他不善于观察,不会听讲,不会思考。因此对后进生更要设法使他学会动脑子,这就要给后进生发言权。后进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心虚,声音小,若说错,遭同学嬉笑,下次就更不敢举手发言了。不说也就不想,不动脑子。所以辅导后进生学会动脑子,就要设法使后进生开口,敢讲话,会回答问题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愿望,有交流又可激起新的思考。而学生有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形成自学能力,要及时组织多项交流,及时的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例如在最小公倍数的教学中,有的学生说:“在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里,如果只要18和30公有的质因数2和3,那么相乘的积是6,6是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而不是公倍数。”又有学生讲:“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里,不但要包含它们公有的质因数2和3,而且要包含18独有的质因数3和30独有的质因数5,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是18和30的公倍数。”又有学生补充说:“18的质因数里有一个2,30的质因数里也有一个2,18的质因数里有一个3,30的质因数里也有一个3,而在它们的最小公倍数里只能要一个2,一个3,这样才能保证是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学生们热情高,发言涌跃,相互补充、纠正。许多人还能运用老师提供的资料作为自己的论据。
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及时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解题时要认真书写,教学生解题时要书写整洁,格式规范。算草稿要像正式答案一样,一律写在作业本上,做到算草不草,竖式排列有序,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同时能对自己的学习做出评价,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判断正误,自我检验,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
总之,自学能力和学习的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