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
作者: 陆叶摘 要:新课程改革中合作学习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合作学习不仅能改善课堂内人际关系,而且有效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中的交际水平。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这一特定领域下,合作学习的研究甚少,笔者基于之前学者的研究,结合个人的经验和学习,以上海二期课改小学语文的教学案例,分析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的问题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研究其可操作性的策略思考,促进实施的有效性,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1-098-002
一、课堂合作学习的现状
1.相关概念的界定
王坦研究院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相互合作、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合作学习实施的内涵把握可分为:合作学习的活动单位是各个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协作互助活动突出强调学生群体内部的互动;合作学习是目标指向性的活动;合作学习的奖励依据是学生小组的整体成绩;合作学习中的学习任务的分配、教学进度的控制由教师来进行。
2.国内外的研究
国内:《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课程的性质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作为课程目标的三个组成部分,开始更为关注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格的净化与升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培养、注重学习中的态度和习惯的养成;在学习方式上强调“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国内研究者盛群力认为,如果教学任务(或者学习内容)含有互动、互助、协同、整合、求新、辨析、评判和表现等因素时,则应该优先考虑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
国外:对于合作学习的真实情景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鼎盛时期为80至90年代,M.A.班尼和L.V.约翰逊编写的《教育社会心理学》、约翰逊兄弟《合作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等,研究者非常关注合作学习定义中所涉及的各个核心要素,用一系列的研究来证明这些要素的必要性。
二、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主要问题
个案分析:以上海二期课改小学语文第三册31《微波炉的话》为例,分析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主要问题。
1.参与难全面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朗读交流活动。老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在这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安排上,老师用时大概4分钟,完成小组内朗读、小组没有展示活动,老师指明问自我评价。小组内活动,基本没办法做到每位学生参与,时间安排太少,内容太多。小组没有活动展示,学生得不到在班级展示交流的机会。老师也不能客观知道学生的确切交流水平。
2.难以体现课堂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实施中,首先小组内交流展示没有做到人人参与,其次缺少班级内汇报展示,这一活动没有做到实处,给人感觉蜻蜓点水,只是形式,难以起到效果,也不能检测到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老师也只是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而认知这一环节学生是否实施到位,掌握要点。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没有依据的评价。从而与之后环节的衔接显得不紧密,之后环节的落实,无法有效的层层推进。
三、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上海二期课改小学语文第三册31《微波炉的话》为例,探讨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学习任务定制不合理
老师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老师只是出示评价表,简要说明自读课文,指引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过于简单,学生难以清楚该如何实施评价表的活动,落实评价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老师学习活动的定制结合年龄特征,可以起到积极效果,否则,将会浪费教学时间。
2.时间与人数的安排不恰当
以6人为一组,小组活动自读课文,课文分4小节,总计240 字,小组活动时间分配为大概3分钟,人数过多,课文较长,时间分配过短,不合理。难以做到每位学生参与活动,难以实现小组内交流朗读展示。
3.合作学习的操作指令不清楚
教师用语在这一环节中,下达指令不清楚。教师:请大家根据评价表自读课文。这一指示过于简单,对于两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存在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怎么自读课文。如果教师指令补充得更加具体,学生会更清楚明白,小组交流会更积极。
四、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策略思考
以上海二期课改小学语文第三册36《程门立雪》为例,笔者对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策略思考如下。
1.合理分组,有效分配任务
先分四人为一小组,分组明确,每人在小组朗读中分配任务,组长分配任务,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展示。
2.引导实施,提高学习效果
分组和任务安排后,根据老师的引导进行小组活动,引导是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小组轮流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2)划出生字、新词,读正确。老师的指引明确,根据教学环节有效展开,学生的积极性会带动起来。
3.落实评价,激发参与热情
老师的引导,组长的任务分配,交流展示还要根据评价表,老师制定合理的评价表至关重要,此次朗读交流评价表是:分工合作轮流制;字字过目读正确;停顿恰当读通顺。每项做到可以得一颗星,组长根据组员的展示,小组内先评价。这一评价的落实,得到每位组员参与活动的充分认可,也在活动中使组员知道自己的不足和优点,促进更好的学习,从而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
结合以上策略的思考,针对上海二期课改小学语文第三册31《微波炉的话》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修改后如下:先分4人为一小组,老师指引:(1)小组轮流自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2)划出生字、新词,读正确。然后出示评价表:分工合作轮流读;字字过目读正确;停顿恰当读通顺。
最后,在组长带领下根据老师指引和评价表来组织交流活动。交流完毕,展示小组朗读。学生点评,老师补充点评。
笔者希望通过此次的研究活动,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参考依据,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帮助学生各方面素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2][参见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盛群力.《小组互助合作学习革新述评(上)》,《外国教育资料》,1992年第2期
[4][美]M.A.Bany&L.V.Tohnson.《教育社会心理学》,邵珍瑞等译, 云南教育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