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环保德育实践浅析
作者: 汪琳摘 要:随着人类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将生态伦理纳入学校德育、开展生态德育教育,将生态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的生态道德品质,已成为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环保德育实践活动为大学生生态德育意识培养提供了最佳平台。
关键词:德育实践; 生态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1-151-001
加强生态环保实践是新时期德育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追溯历史,工业文明为我们带来的巨大物质财富是以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为代价的。人类也随之受到了惩罚,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自然灾害等频发。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十八大明确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五位一体”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时期。所以开展生态环保实践,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道德水平,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塑造完善的道德品格,而且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我国早前提出建设“四化两型”社会的目标,面对严峻的自然环境形势,“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成为当前人们所追求的新的生活方式。在“AEPC”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有关环保的理念,可见国家对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视。除了国家的重视,保护自然环境也是我们生活在当下环境中的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决定国家的未来。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同时,校园环境与我们学生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习、生活,创建一个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是我们每一个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校园环境和学生、教师一样都是整个教学活动顺利有序进行的保障。优美的校园环境同优秀生源以及强大的师资力量一样,是不可或缺的,三者相辅相成又相互联系。三者共同奠定了学校发展的坚实基础。所以提升大学生的环保意识,美化校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提出“提升环保意识,美化校园环境”这个课题进行相关的调查和研究。德育实践课题研究活动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通过生态环保实践课题研究活动,有利于推动学校德育教育和生态教育发展,提高团队成员的德育实践创新能力
开展以“环保实践”为核心的树社会文明新风尚、节能减排、热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等倡导绿色环保的志愿服务活动,将德育实践基地由校园拓展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这就是一种德育教育模式的创新。在大学道德教育实践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大学生既是受教育的主体,更是德育实践的主体。他们应秉持知行统一的教育理念,落实于行动,围绕生态环保主题创新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进而在实践中提升社会道德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也是当前德育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通过生态环保实践课题研究活动,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核心竞争力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以学院成立的德育活动实践小组为主要单位,积极培养大学生生态德育意识,培养成员团队合作精神,让每位成员愿意尝试去与团队成员互动,而不只是观看。同时,每位成员都愿意为学院环保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让每位成员都团结起来,凝聚成一股合力,形成团队作战能力,进而促使全体社员热衷于社团事业建设。
三、通过生态环保实践课题研究活动,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也为以后各类型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环保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建立生态环保实践长效机制,让生态环保实践常态化,让生态环保实践成为大学生日常行为的一种自觉。此外,我们要在生态环保实践的具体推行上,不仅要立足完成阶段性的短期目标,更要着眼于长远的态度和行动。
从整体上看,目前有不少高校已经认识到生态德育实践教育的重要性,本着高校德育实践活动主题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的要求,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提升环保意识,美化校园环境”的德育实践课题活动为例,他们为此专门成立了德育实践活动小组来开展此次生态德育实践活动。2014年12月,工业职院生态德育实践活动课题及研究小组正式成立。全体成员充分发挥其团结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植树活动、参加环保理论知识讲座、举办“变废为宝”工艺品制作大赛、拍摄校园采访纪录片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把提升环境保护意识,美化校园环境的精神与理念宣传到校园和社会中。通过此次环保实践活动,一方面提升了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运用多种德育创新模式普及生态伦理价值观,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奉献精神。
生态德育意识的培养对高校德育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表现在大学生在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德育态度,以及对人与社会的关切关怀上。大学生与其校园环境、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会对他们的未来成长之路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人类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生命体一样是平等的。正因为这种平等的关系,才要求我们人类学会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这个理念一直贯穿我们整个生态德育实践活动的始终。依靠这种生态理念实现高校德育文化的特色性、可持续性发展,这也是建构和谐校园环境和高校文化的一部分。
高校作为德育文化创新的发源地,应注重实施行之有效的生态德育实践。大学生作为倡导该种德育实践活动方式的主力军,更应该以其实际行动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价值观,为未来的德育实践活动开拓更广阔的践行空间。
参考文献:
[1]李广义,张先爵.高校环保社团生态德育实践研究——以河池学院“绿原子”环保社团为例[J]河池学院学报.2010(6):108-111
[2]李祥.参与高校管理:大学生德育实践的载体及实现路径[J] 现代教育科学.2013.(4):114-118
[3]谢海江.高校全景式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以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德育实践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9):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