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作者: 沈伟强众所周知,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古诗文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也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此,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让他们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充分认识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关键期
人格的形成,有先天的因素,但更主要是来自于后天的教育。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人的童年、少年时期的经历和教育对人格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这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时期。但是由于长久以来,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往往侧重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认知能力的发展,而往往忽视他们情感体验层面的教育,忽视了他们情商的开发,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是智商很高而情商很低。古诗文教学就是要通过古诗文美的熏陶,善的激发,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审视自我,超越自我,树立健康的人格形象,使学生自觉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不断提高自身原有的情商。
二、古诗文教学,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加强修养
如学生学了课文《扁鹊见蔡桓公》,不但可以知道蔡桓公自以为是、讳疾忌医的害处,而且可以了解两千多年前我国民间高明的医术。再如《核舟记》一文中的“核舟”,用现在的眼光看,属工艺美术品,通过课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高超水平和雕刻艺人的精湛技艺,等等。再如课文《曹刿论战》记载了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齐国的史实,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学生会认识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军事各方面给全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
三、古诗文教学有利于学生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加强其道德品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从而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而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养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古诗文都是脍炙人口的优秀诗词散文,为历代读者所喜闻乐见,学生学完《〈论语〉六则》,会懂得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道理,就会把这句话作为鼓励自己求学好问的座右铭;学了蒲松龄的《狼》后,会明白人对现实生活中的坏人、恶势力要敢于作斗争、善于作斗争的道理,学了《扁鹊见蔡桓公》一文,学生就可知道对待错误要防微杜渐,不可亡羊补牢;学了柳宗元的《黔之驴》后,学生可以看到不学无术者的可悲下场。
语文课要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就必须增加语文课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精品。古代诗文,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蕴涵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练优美,形象生动,为广大青少年所喜爱,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纯洁心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那种束缚学生思维,扼杀学生创新意识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不要进行烦琐的分析,教师应该以组织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来,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使他们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而更好的健全他们的人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谈振华主编.《课堂教学理论读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