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科普教育,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作者: 仲伟贵 王智一、学校科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当前,由于硬件条件的制约和办学理念的滞后,在高考升学的巨大压力下,大多数学校对科学教育的认识不足,科学教育被边缘化的现象日益严重,究其原因:一是师资的培训问题。科学教育是开放型的课程,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忽视,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一方面靠教师的自我“充电”,另一方面,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开设一些培训班,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这样教师在引导学生时才能导准、导透。二是评价问题。与高考成果相比,开展科学教育,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并不能形成显性的成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这类课程的评价如何,将直接影响开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案,已成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三是理念更新的问题。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领导甚至是普通教师,大多有急功近利的念头。但是,科学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而它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宽视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却是人所共知的。因此,我们要更新教育理念,从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的高度出发,开展科学教育不仅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
二、对学校科学教育意义与内涵的再认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技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日益广泛,人们对科技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由此带来的是人们对科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科学教育的各个阶段中,中学阶段的科学教育最为关键,它既是小学科学教育的深造和提高,又将为高等科学教育夯实基础,提供源动力。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一项基础工程。随着人们对科学认识的不断加深,科学教育的内涵已由单纯的传授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的教育转化为以培养科学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人和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总体来说,科学教育的内涵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四个方面。
三、我校推进科学教育的做法
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在提高和发展青少年潜能诸因素中居主导地位,也是培养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的主阵地。我们的做法是:
1.建立保障机制
组织保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分管校长为副组长,科技骨干为成员的校科普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辖以教务主任为组长,理科类、人文类、艺体类三大学科骨干组成的科普教育工作小组,明确内部分工,落实各自职责,带领广大教师具体实施学校的科普教育工作。
经费保障。多年来,我们通过政府投入、学校自筹、社会捐助相结合的途径,不断夯实实施教育的物质基础,为广大师生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立足课堂进行科学教育
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单元是课堂,在课堂中,教师的言行要具有科学性,做到不说无根据的话,凡事讲求证据,这样,逐渐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同时,在相关课程(如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学等)中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在学生探究过程中使学生逐渐形成、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并得到科学情感方面的体验。
3.开展专题科学教育活动
①开展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为每个班级订阅一份《科学大众》杂志,组织高一年级学生参加“金钥匙”科技竞赛的初赛,经过初赛,选拔初赛成绩优异、学习成绩拨尖的同学参加区、市级“金钥匙”科技竞赛,在区、市竞赛后,留下1~3名同学进行单独辅导,首先是把全年的《科学大众》杂志、相关竞赛的书籍让学生自学;其次请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信息学老师给他们做专题讲座并辅导答疑,最后选出一名同学参加全省金钥匙科技竞赛。
②开展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活动。我校从立足学生发展、全面培育优才的理念出发,鼓励学生不断挖掘自身潜能,热爱科学,研究科学,踊跃参与学科竞赛和创新大赛。近三年来有31名同学取得数、理、化、生物和信息学五大奥赛的江苏省一等奖,上百人获得省级奖,特别在2012年有6名同学获得全国一等奖,其中四名高三同学获得保送资格。
③开展科普宣传周活动。结合每年的全国科技活动周暨江苏省科普周活动,学校根据本校情况布置了学校橱窗、班级黑板报,组织学生观看科普电影,阅读科普图书。并积极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听一次科技讲座,想一个小发明、读一本科普图书,写一篇小论文、做一次小实验,搞一项小创新、看一部科幻电影,画一幅小科学画、编一个小程序等。积极培养学生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兴趣。每年的科普宣传周,在区、市科协的大力支持下,学校都组织了市科协的“科普大篷车进学校”活动,这一科普系列活动,受到学生的喜爱,给同学们送来了科技创新的小知识、小发明。让同学们在快乐中享受了一顿丰富的“科普大餐”。
④开展社团活动。各种形式的校内社团活动蓬勃开展。参加社团活动,学生可以在社团建设中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一个与共同爱好者交流学习的平台,开拓视野与心胸。如今,在港中校园里活跃着网页制作社、物理小制作社、天文地理社、生物标本社、趣味化学社、开心农场社、模拟联合国社、心理社、学科奥赛培训社等十多个学生自主、导师引导的科学活动社团。
⑤邀请专家讲座。为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加强学生对专业前沿知识的了解,请专家来校做科普知识讲座,如请校友、中科院院士吴宏鑫来校做航天航空知识讲座;清华大学于宁博士来校做讲座;青春期知识讲座;女生课堂系列讲座、消防知识讲座等等。
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型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贯彻到实际工作中,拓展教育渠道,提高研究能力,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为培养青少年科学意识,提高科普工作的宣传力度及普及率而积极努力,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