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插上成长的翅膀
作者: 崔晓琴 马亚苹摘 要:自主学习既是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部分,又是信息时代接受学习的基本要求。学生是否具有很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关系他能否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也关系到他们将来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本文笔者将围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展开论述。
关键词:自学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082-002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在这里,笔者给出如下建议: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而且也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和复习习惯
1.培养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预习,对于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的预习能使学生带着疑问上课,这样也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2.培养良好的课后复习习惯。有效的课前预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受大脑遗忘规律的影响,课后还会忘记。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巩固新知,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
(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认真学习的习惯
1.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后辅导中,都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要引导学生尽量自己解决。
2.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聚精会神的习惯;课外学习时,也要帮助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边学习边吃东西等不良习惯。
(三)培养课堂勇于发言,善于质疑的习惯
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能请教老师或他人。但是,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其实这是个很不好的习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创造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四)培养独立完成作业,善于自我评价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更是学生对于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所以,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而且在做作业之前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尤其要注意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认真审题。
二、培养自学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必须把学生引导到乐于学习上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变“要我学”到“我要学”。比如说,导入时采用:影视导入、创设情境、设制悬念、插图导入、对联导入、故事导入等等。
三、树立学生自学的信心
新课改以来,强调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目、动脑。对在任何方面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具体说来,可以通过以下两点来做:
(一)平等合作,树立信心
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关系,在教学内容上,师生之间是授受的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美国著名作家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例如,要求学生查工具书,自己解决字、词、句、段、篇的一些疑难或错误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等。
(二)及时反馈,促进信心
自尊心是人的基本要求,只有采取满足措施,才能促进积极行为的产生。有实验表明:一个人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就能发挥其潜能的80~90%,甚至更高;否则仅能发挥其潜能的20~30%,甚至更低。例如在考试评分时,尽可能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不要吝啬笔下的分数,这有利于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也可以增加学习的信心。所谓“人皆可以为尧舜”,教师的欣赏、夸奖、激励,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快乐。
四、授之以“渔”,指导正确的自学方法
1.培养学习的创新思维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等于没有读书。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可以学会教师讲授的知识,还可以在自己的思维实践中学到教师没有讲授的知识,甚至创造新知识,这样的学生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学习要循序渐进与跳跃前进相结合
学习要循序渐进,这是毫无疑问的,对于其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的确是要循序渐进的;不循序渐进,基础打不好,到头来还是要从头学起。但是现代学习论,从效率出发,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能力之后,有时可作跳跃式的学习,以便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
3.温故知新
建立新旧联系的学习观念,需要树立温故知新的学习观念,有助于学生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各门知识自身的前后联系中去掌握知识。
4.抓住知识点,围绕其规律性进行学习
语文教材尽管篇目繁多,但只要理清文体,还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所以,语文教师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要教会学生抓住一类文章的特点,抓住其规律进行分析学习。
5.精学和广学相结合的方法
所谓无“专精”就学不到真知识,一锹两锹是掘不到宝物的,基础知识、基本功一定要精学、精练,务求学到手;无涉猎就不能融会贯通,有一定的基础后广泛浏览,博览群书,而后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学到真知。
总而言之,“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教”的唯一目的是促进学生“学”,教会学生“学”。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明白:教学时不仅要从教师的角度考虑怎样“教方法”,还要从学生角度研究怎样落实“用方法”,怎样提高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梁媛媛.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J]小学时代·教师,2010(17)
[2]李淑芬.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新课程·教师版,2007(4)
[3]乔艳红.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J]中国体卫艺教育
[4]邱旭升.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课程纵横·能力培养
[5]涂定琴.抓好预习环节,提高课堂效益[J]四川教育学学报,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