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专美术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分析

作者: 王卡

摘 要:职业中专开展美术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为素质教育提供了美的熏陶、创造性思维、丰富的审美感受、高雅的生活情趣。现阶段很多中职院校的美术教学还是以教师讲授绘画技巧为主,但是美术更多的是一个人内心对美的感受、理解,这种内在的感觉无法单纯通过娴熟的绘画技巧表现出来。因此,中职院校美术教育要将讲授法体验教学法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体验性学习,调动学生思维和情感的体验。本文对体验性学习方法进行简述,探析体验型教学在中专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以及促进学生实际体验的方法。

关键词:中专美术教学; 体验性学习; 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109-001

美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它以美术形态为载体,以审美为特征,通过对美术形态的了解,美术语言的思考,具体形象的描绘,美术精品的欣赏等教学活动,把学生带入一个真、善、美的艺术天地,使他们去有意识地接受美的熏陶,有意识地去了解美的真谛。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从创作、欣赏中去构建一个具备美术修养的人格的台阶,达到人格的完善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但是现阶段中职美术教育的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教师在课堂上普遍重视绘画技巧的讲授,而忽略学生内心的感受、体验,这样十分不利于发展学生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及表现力。因此,在中专美术教育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宽泛的、良好的体验学习空间,让学生在体验学习和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追求美、探求美、理解美和表现美,因而受到良好的美育。

1.体验学习法概述

体验学习法主要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或者说,通过能使学生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1]。体验式学习像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种体验一样,是内在的,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所得。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强化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视觉思维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潜能。

2.实施体验性学习的意义

2.1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教师讲授技巧,学生只需专心听讲,认真记笔记即可,然后再根据教师传授的绘画技巧作画。但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创作的绘画就像工厂批量生产一样,缺乏新意和情感的表达。中专学生因为缺乏生活经验,并且对生活的体悟不深,导致他们在进行绘画创作时缺乏创作灵感,创造不出立意深远的作品[2]。此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局限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绘画时缺乏绘画思维,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因此教师的教学重点不仅仅在于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体验和情感体验。教师通过灵活而开放的方式,将课堂的基本内容呈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平常“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中寻找新视角,也能实现对学生创作思维的培养。

2.2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乐府古题要解》说:俞伯牙向成连学琴,学了三年,只掌握了技巧。成连就对伯牙说:“你的琴艺虽已纯熟,但还不能具有感人的能力,我的老师在东海中,他可以教你‘移情术’。”于是,两人带着粮食等行装一起到蓬莱山。成连说:“我这就迎接我的老师去!”便划船走了,十天都不回来。伯牙孤独又伤感,伸长脖子四处张望,只见“海水汩没,山林睿冥,群鸟悲号”,猛然醒悟过来仰天长叹说:“原来是老师想用自然界的涛声鸟鸣来感发我的感情。”便对着大海席地抚琴,日夜操练。果然琴艺大进,演奏时终于获得了较强的感染力。这是古代一个关于情感体验的教育故事,现在看来它同样具有深刻的意义。一味的灌输,无休止的练习只能导致学生思维的呆板,无创新能力。成连老师就是要让伯牙在体验中学习,让他自己去听、去看、去想,用自然去感悟心灵,以便从中激发情感的真谛。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给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比如在“雕塑工艺品”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手摸、眼看,体验到不同材料制作出的不同效果;开展课外写生,学生积累丰富的写生经验,才能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真实地描绘出来,表达出对自然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3.实施体验学习的途径

3.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体验式教学要求学生发挥主动学习精神,对自己的学习负主要责任,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3]。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主要扮演的是引导的角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本末倒置,开展实践活动时,要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进来,或者可以让学生做活动的策划者,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责任感得到加强,而且学生更愿意主动、自发地学习。

3.2教师为学生提供宽泛的、良好的体验学习空间

教师在课堂内外关注、引导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观察体验。在课堂上,通过影视、多媒体、游戏、音乐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到更多实际事物和实际环境,提高学生对绘画形象的感知和想象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系列美术活动的体验,激发学生美术创作和艺术探求的欲望。此外,还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比如让学生观察自己居住城市的建筑,学生在亲近建筑过程中,了解建筑内涵和故事,在创作绘画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和理解。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与推进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课堂的要求。教学实践表明,体验式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视觉思维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潜能,因此,可以大力推广体验式教学法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林羽.职业中专美术教学鼓励性评价的运用探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5):12—14

[2]褚学良,杨彩红.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3)

[3]毛翔.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正确认知和理解民族艺术的能力[J]大舞台,2011(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