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管理体系改革研究
作者: 王儒靓 张雪菲 赵秀丽 孙艳军摘 要:作为前央行下辖的金融院校之一,河北金融学院是华北地区唯一一所以金融学科为主的院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无数高端金融从业人才,并即将纳入教育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系列。目前国内外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各种金融业态层出不穷,互联网金融模式不断创新。互联网金融成为金融领域最具创新和创业的前沿领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创新与创业;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130-002
一、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教学管理体系的动态分析
(1)按照Lundstr·m和Stevenson(2001)的观点,创业动机、创业机会和创新技能三个方面共同决定了人们的创业精神,而这三个方面都是可以通过教育来提高的。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早在1919年,美国的青年商业社便对高中生实施商业实践教育。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开出美国大学第一门创业教育课程。上世纪80年代,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创业者掀起一场“创业革命”,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迅速发展,并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从小学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根据麻省理工学院1999年统计,1990年以来该院师生平均每年创办150家新公司,仅1994年这些公司就提供了110万个就业岗位,销售额达2320亿元。硅谷60%—70%的企业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和教师创办的。
(2)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探索开展的较晚。2002年教育部确立清华大学等9所院校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试点院校。2008年教育部通过“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了30个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2012年8月教育部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规定,各高等学校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教育课程。2014年1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4]15号),要求各地各高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纳入学分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实际效果。
随着互联网技术对金融领域的不断渗透,互联网与金融的深入融合是大势所趋。
(3)2013年以来,以第三方支付、众筹融资、P2P借贷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业态蓬勃发展,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持续的创造能力。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融成为实业界和学术界热议的主题,国内外金融教学、科研单位,紧跟时代潮流,积极追踪互联网金融最新前沿动态,不断丰富金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二、我校教学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作为前央行下辖的金融院校之一,河北金融学院是华北地区唯一一所以金融学科为主的院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无数高端金融从业人才,并即将纳入教育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系列。目前国内外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各种金融业态层出不穷,互联网金融模式不断创新。互联网金融成为金融领域最具创新和创业的前沿领域。金融学科作为我校的主要学科,但我校对互联网金融的教育教学管理仍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未设计针对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教学方案,也未开展互联网金融创业的教育方案,远远不能满足互联网金融的实践发展,不利于我校继续保持金融学科教育教学的领先地位,不利于我校培养金融类应用型本科人才。
(1)建立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升我校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质量。
(2)探索互联网金融校企合作项目。邀请京津冀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参加我校的互联网金融合作项目,丰富学生的实习实践基地。
(3)设计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并将其纳入学分管理。
(4)改进教学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案例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创业模拟等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在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实习,亲身体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运营。
(5)提供创新创业资金支持。目前我校缺乏对互联网金融的资金支持,不利于学生开展互联网金融创新创业制度,对互联网金融感兴趣的大学生均可参加本项目的实施。
三、基于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设计,以河北金融学院法律系为例
(1)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升我校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质量,在知识要求方面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系统地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我国法律、政策的基本框架,了解学科理论前沿和法治建设的趋势;了解金融、会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工具性知识,包括一门外语、计算机知识、信息技术应用和文献检索知识以及方法论知识。
(2)能力要求。掌握法学、金融学等方面的基本业务技能;接受法学思维和法律、金融以及两者结合部分的实务训练,掌握法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初步具备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规范金融企业行为和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对金融企业行为进行有效监管的能力。
(3)素质要求。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备刚正不阿的品格;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职业素养;具有基本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4)培养模式。开展互联网金融校企合作项目。邀请京津冀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参加我校的互联网金融合作项目。纳入合作项目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大学生一方面参加学校的理论课程学习,另一方面必须在互联网金融企业实习,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必修课程。
(5)课程体系。开设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分别为《互联网金融理论与最新发展》《P2P融资平台商业模式与典型案例》《众筹融资平台商业模式与典型案例》《网络银行商业模式与典型案例》等,并开设《P2P融资平台软件应用》的实验室课程,在互联网金融实验室进行上机操作。
(6)教学内容。讲授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理论,互联网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以及互联金融商业模式。对几种典型的互联网金融业态如P2P、众筹融资、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等进行专业授课。
(7)教学方法。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其一,开展案例教学方式。对目前运作成功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典型案例教学。其二,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创业模拟等实践活动。其三,组织学生在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实习,亲身体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运营。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8)提供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建议学校设立创新创业基金,为创新创业学生提供资金支持。除此之外,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广泛吸引金融机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四、纵观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各高校都有自己的一条列措施,如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于2014年3月29日举办了第一期“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高管培训班”
在此基础上,中央财经大学于2014年3月国内首推专题讲座式课程《互联网金融》,该课程是面向2013级全日制学术型及专业硕士研究生全新打造的新型选修课程,并被写入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学分为2学分,于3月-6月期间共举行了讲座8场(约32课时),金融学院副院长李建军教授主持了各期课程的讲授和讨论。课程邀请到罗明雄、黄震、易欢欢、董宝青等校内外知名人士,采取授课内容专题化、师资结构多样化、考核形式灵活化等几大创新模式,按照课程体系的内在逻辑设计安排讲座专题,根据课堂笔记质量进行考核,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良好思维方式。除此之外,中央财经大学于2014年成立了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专门致力于互联网经济、互联网金融的科研教学工作。2014年上海金融学院设立创新创业学院,负责制定并实施创业指导工作的规划和规章制度,并具体指导各学院系部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全校性的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指导以及相关活动的组织;举办国际国内学生创新创业专题研讨和交流;负责国家级和市级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负责学生创业项目孵化和创业园区的日常管理等工作。上海金融学院于2014年正式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为通过自主测试选拔具有从事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相关领域培养潜质的优秀学生。
总之,互联网金融作为目前金融领域最具创新性和发展性的前沿领域,目前国内外高校正在抓紧开展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教学改革,以适应时代潮流和发展方向。开展互联网金融创新和创业人才的教育教学改革,不仅对于培养学生积极学习互联网金融,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技能和创业思维。对于提升我校互联网金融人才教学质量,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互联网金融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
注:本文为河北金融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5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