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
作者: 贡玉宝摘 要:学生课程资源是指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经验、人格品质以及在教师引导、促进、激励和唤醒后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所以学生本人就是一种真实、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它是一面镜子,以学生为镜,可以知教学之得失。
关键词:历史教学; 课程资源; 有效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008-001
一、什么是学生的历史课程资源
历史教学可利用的资源很多,既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支持态度等无形的资源。
学生课程资源是指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经验、人格品质以及在教师引导、促进、激励和唤醒后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学生的每一个回应包括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其本人经验的反映,都是一种课程资源。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种经验是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后的结果。学习新知识后,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知识体系,把新知识在头脑中同化,再内化或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学生本人就是一种真实、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它是一面镜子,以学生为镜,可以知教学之得失。
二、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学生课程资源
第一,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人格品质作为教学资源
“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这是教学理念所提倡的。实践表明,学生的“已知”是不可估量的,这也是无法预设的。因此在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知,并从学生的已知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或认识上的误区,把它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找准教学的起点,并注意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积极的,有价值的引导作用。
例如我们历史组2位老师开设的同题异构课《南宋和金的对峙》就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一位老师用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和“杨康”的人名引出这堂课的“靖康之耻”事件,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一位老师是通过学生较熟悉的岳飞的爱国词篇《满江红》来导入新课;另一位老师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熟悉的课程资源,向学生介绍岳校长是岳飞的第31代后裔,他经常为自己是岳飞的后代感到自豪,提问学生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回答:因为岳飞抗金……接下来老师说:确实,岳飞抗金爱国的英雄事迹流传千古,那么这个金政权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建立以后产生哪些影响呢?那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这堂新课——“宋金南北对峙”。在这2节课中,二位老师都不约而同地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教学资源导入新课,一下子强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听课的兴趣,使学生能尽快的进入新课的教学之中。
第二,将学生课前准备的和教学有关的资料作为教学资源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个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的过程。课前教师将课堂上所需的资料让学生回家查找、准备,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学习内容的理解就会比较深刻,对知识的掌握就会比较牢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就会得到不断提高和发展;否则,如果学生只是被动、消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甚至“身在曹营心在汉”,在学习上完全依赖教师,课堂教学就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记得我在上“抗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课前上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资料,上课时为同学讲解。学生介绍的内容还真不少:有从《鬼子兵的兽行》这本书中查阅到的大量记述日本兵在中国犯下的滔天大罪的真实事实;有从《中国历史图志》中找到的大量图片反映当时侵略事实的图片;有从阅览室的《文史精华》杂志中找到的一些抗战回忆录的文章。
第三,将学生课堂中的生成动态资源作为教学资源
①利用学生课堂上提出的有价值问题作为再生资源。
普多塔戈说过:“人脑不是一个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可以点燃的火把。”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教学资源,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新的问题。学生产生问题的过程,正是头脑被点燃的过程。
例如我在八(2)班讲《鸦片战争》这一课时,在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时,引用了拿破仑的一句话:“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用这句话的目的是想让学生理解鸦片战争这声惊雷震醒了沉睡的东方雄师,从此,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富强,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脉络。在分析完后,正当老师自我感觉良好时,有个平时课外知识很丰富的学生站起来了:“老师,拿破仑说这句话并不是心怀好意的在赞赏中国,他后面还有一句是‘它在沉睡着,感谢上帝,让它睡下去吧’。”突然在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怎么办?我怎样评价学生说拿破仑的“不怀好意呢”?想了片刻老师有了主意,把问题抛向学生:“同学们,你们怎样看待拿破仑后面的话呢?”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拿破仑不想中国强大,有的说拿破仑想侵略中国……老师因势利导,通过学生的讨论,让他们认识拿破仑希望中国沉睡的原因是资本主义要对外侵略扩张的,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鸦片战争的原因,这对学生理解下一课法国也加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行为有很大帮助。拿破仑这句话不仅可以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也可以用来分析鸦片的原因。利用这节课上的生成资源,在八(1)上课时,新课导入时我就把拿破仑说的整句话完整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后再进入新课。虽然要改变教案,但教学效果更好了。
②利用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错误作为再生资源。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真实的课堂会因错误、发现、探究、进步的良性循环而充满活力。当一些关键性的、有普遍意义的错误被教师及时捕捉并经提炼成为全班学生新的学习材料时,学生的探究兴趣将被大大激发,因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有材料的兴趣。”学生改错及发现真知的过程,定会在学生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曾经读过这么一句话:一粒沙子就是一个世界,一滴露珠能够反映出太阳的光辉,走进学生,他们会为你开启教学智慧的天窗。在以前的教学中利用学生课程资源让我获得不少收获,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深入研究,收获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