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题评讲有效性的几点反思
作者: 李悦摘 要:要想高三语文试题评讲有效,我想应该把握好这几关:1.要把好“选题关”,2.充分备课的重要性,3.当堂及时训练的重要性,4.间歇测试的必要性。“讲是为了不讲”是非常有道理的;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渔才是学生健康全方位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高三语文; 试题评讲; 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019-001
“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有效教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更关注学生体魄的健壮、情感的丰富和社会适应性的提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进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展。而要想高三语文试题评讲有效,有实效,我想应该把握好这几关。
首先,要把好“选题关”
高三教学时间很紧,任务又重,试题多如牛毛,每天除了上课,还要批改试卷,批改默写。基于这种情况,有时就会出现有的老师拿着集体备课的“资源”直接上课;有的拿着教辅资料直接上课;有的抄好(只是抄好)答案,拿着试卷直接上课;有的拿着答案和试卷(答案是答案,试卷是试卷)直接上课的现象。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它强调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适当筛选“试题”。
对于即使是教师讲了很多遍,学生都不能听懂的试题,坚决划掉;对于任课教师也不能自圆其说的试题,坚决划掉;对于学生不做也“会”的题,坚决划掉。所以说,高三语文试题评讲要想有效,教师还必须“下水”做题。只有自己下水了,才能知道“水”的深浅,也只有下水了,教师才会对试题“心中有数、了如指掌”,才能确定哪些试题是“有效”的,哪些试题是必须“舍弃”的;也才会在评讲时“游刃有余”。
其次,充分备课的重要性
无论是从“六认真”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提高课堂效率来说,备课都是最最重要的一环。
2015年苏州范围内期末统测中,我班的选择题第四题失分较多,这道题是:
阅读四句本为湖南长沙岳麓书院中的一副对联,请依照文意与对联的一般原则,选出最适当的排列方式:
甲:江阔天高 乙:鸢飞鱼跃
丙:识此心之分量 丁:见斯道之流行
A:甲、乙,丙、丁 B:甲、丙,甲、丙
C:甲、丙,甲、丙 D:丙、甲,乙、丁
可以说这道题考查了语句衔接的连贯,同时又考察了“对联”这一知识点。按照语句衔接的思路,很快就排除了“A、D”项,可对于选“B”项还是“C”项,学生又动了一番脑子,觉得先说“鸢飞鱼跃,见斯道之流行”,然后再“江阔天高,识此心之分量”,很流畅。理由是“鱼、流、江”都是在说“水”,然后讲“天”、“人心”。之后,我给学生们补充了如下内容:
首先,形式上,上下联字数相等,句法结构相同,对应词语词性相同。对联又叫对子,它是一种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的传统的文学形式,字数相等是它最基本的特点,所以“A”项自然排除。其次,音节上,对联讲究平仄相对,音韵和谐。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上联平仄为“平平仄仄”,下联就是“仄仄平平”。一般来说,上联尾字大多为“仄声字”,下联尾字大多为“平声字”。通常情况下,一、二声的汉字为平声字,三、四声的汉字为仄声字,“行”是二声字,为“平声字”;“量”是四声字,为“仄声字”。故可判定“B、D”两项的正误。D项文意也不合对子的要求,所以答案选“C”。
所以说,作为教师,尤其是高三语文教师,备课不可不用心,不可不到位。
再次,当堂及时训练的重要性
当堂及时训练,也就是向45分钟课堂要效率。
课上讲了什么,及时巩固训练;今天学习了什么,当天训练强化,不至使学生产生遗忘,这是艾滨浩斯总结的一条认知规律。
当堂及时训练是在课堂上教师讲解知识点以后,针对所讲的要点进行练习。同时,课堂及时训练,要求在限定时间内必须完成练习题,而且我会让2~3名同学将所做的答案写到黑板上,学生除了要把握好做题时间外,更有一种紧迫感,做起题来会更加认真;其次,课堂上趁热打铁,学生头脑处于兴奋状态,做题效果会更好;最后,有问题能及时暴露出来,教师可以及时指点,学生可以很快解决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这里我想说,不要认为时间来不及,就拼命地往前赶。课堂上,应该充分给足学生练习的时间,应用当堂所讲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在课堂上所学的重点和难点;当堂及时进行训练,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是否听懂教师所讲的要点,另一方面便于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间歇测试的必要性
学过的知识不可能都记着,肯定会遗忘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发现,学得的知识在1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因此,学过的知识点,有必要进行间歇性测试。一般情况下,我会在隔天进行提问或者默写相关要点,再隔3天左右进行测试。
这里,我想说的是,班级同学除了语言基本功不扎实、阅读能力较弱之外,还有做题的方法欠缺和审题不到位的毛病。间歇性测试一方面是为了巩固知识点,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做选择题的方式方法和解题的思维。与其搞题海战术,做得学生和老师都“筋疲力尽”“心力憔悴”,不如教师精讲1道题,巩固好这道题,让学生真正领悟了做这类题的方法,养成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思维空间。那么,无论再从哪个角度出类型题,学生都不会再害怕。这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高三语文试题评讲要想有实效,就必须把好“选题关”“备课关”,更要用好课堂45分钟,要向45分钟的课堂要效率,要高效率,力争讲过之后,当堂及时训练(哪怕这节课只讲了1道题,那也要让学生在这节课有所收获),到学生对曾经所讲的知识点有些遗忘时,别忘了进行“测试”来及时巩固。
“讲是为了不讲”是非常有道理的。另外,要想高三语文试题评讲有实效,除了教师把好关外,还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长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学生质疑,本身就是自身学习的一个过程,同时,也会不断地促进教师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