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作者: 池丽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可以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产生持久的注意,进而形成周密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也不仅仅是为了训练思维,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兴趣。数学学习也是如此,它是保证学生能够悉心学习的动力源泉,当然,也是为未来铺垫美好道路的必需。

关键词:数学; 中学生;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034-001

当代中学生大多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一种任务,大都在老师、家长的强制下学习,使得学生的成绩总是不理想,从而也造成了家长、学生、老师的烦恼。尤其对于数学学习,这种现象更加突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经过学习活动体验到成功的欢乐逐渐形成的。当学生获得自己认知结构中没有的新奇信息,或产生不和谐的信息时,就会产生要弄清的认知动机和行动,而新知识的获得与不和谐的消除,会使学生产生轻松而愉快的体验,从而促使其产生继续学习以求进一步满足的欲望。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也是非智力因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

一、明确目标,建立学习兴趣

一个人要使自己的生活有意义,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同样如此,学好数学,我们也要有目标,并不是盲目的去接受,而是要有目的的去学习,这样学起来才有动力,才能够学好。确立了目标就要有自信心,事情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做下去,在数学学习中,尤其是高中一年级的新生,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有时感到吃力,学不会,掌握不了,就有退缩现象的出现,对数学学习逐渐失去了信心,数学的学习兴趣也随之降低,所以在学习数学时,通过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科学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的实例,使学生明确数学在社会和现代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学习目标,坚定学习的信心。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倾注极大的热情,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产生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要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多征求学生意见,尽量满足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需求,使他们觉得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心的,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特别是一些后进生,教师更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转变为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关键。教师是师生情感的主导者,热爱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当教师的情感倾注在数学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秘诀。要让学生多交流,教师也要参与学生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认知范围不断扩大,从而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应让学生在平等的气氛中发表和交流意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想象,教师要成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

三、方法合理,教学形式多样,培养学习兴趣

不同的教学方法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采用合理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引导,作适当的提示,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主探索,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是解决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体现数学学习在现实中的社会意义,又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教学与周围环境联系起来,让学 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把数学概念具体化,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并存,使学生在学习时不至 于觉得数学学习的枯燥无味,逐渐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的通过幻灯 投影演示、电视录像,电子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等电化教学形式, 使学生一目了然的看到生动的函数图象变换,使学生在学习中有焕然一新的感觉,提高学习兴趣,因为视觉和听觉会给学生学习数学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之外,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课外活动,例如趣味数学小讲座,相关数学专题讲座,数学课墙报等来调动各类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还可以采用小组教学,个别辅导等 形式的教学,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应用题选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要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使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感悟数学的普遍性。

五、有效的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思想行为,教师科学有效的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激励功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学成果最终要从评价上体现出来,无论是课堂还是作业评价,对学生都应采取积极正面的评价为主,鼓励学生建立战胜困境的信心,只要有一定进步,就应予以鼓励,让他们对学习成绩的提高信心十足,增加数学学习的动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有效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评价的语言富有激励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使得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学习水平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做到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自我评价与互评,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