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家常课学生高参与的有效策略之思考

作者: 徐继健

摘 要:笔者是一位农村中心小学的数学教师,从大量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中剖析发现,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在参与层面上存在着一些不良现状,本文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农村小学数学家常课学生高参与的有效策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关键词:数学家常课; 高参与; 原因分析; 对策; 变化与成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053-001

一、问题与现象

现象1:纵观平常的数学家常课,课堂上有些很简单的提问也总是那些少数几个活跃分子举手发言。现象2: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年级升得越高,举手回答问题的人越少。很多课堂上老师津津乐道,学生就是不举手,不爱回答问题。课堂比较沉闷,课堂就成为教师的“一言堂”。

二、原因分析

细细品味课堂上的提问和答问,我们不难发现,它更多关注的还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流,体验成功与快乐变成了反应敏捷、成绩优异学生的专利,思考不成熟和反应迟缓者得到的永远是“你再好好想想!”

其实并不是他们不愿“再好好想想”,也不是他们真的“连这个问题都不会”。笔者针对此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和研究,个人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如下:

1.在问与答的过程中,教师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判断的时间和空间,教学预设与实际脱节。

2.部分教师教学思想不够开放,教学方式方法过于陈旧。农村小学教师自身专业水平普遍不高,教学方法选择不当,或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表现不予以评价和表扬,长此以往,扼杀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3.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一直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参与度不够。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的话语过多,充分展示了自己,从而忽略了学生,学生只顾听老师说,自然就失去了表现自我的机会与想法。在平常的课堂中,教师可能都扮演了传道者和授惑者的角色,使学生习惯了教师的解答,从而虽然认真听讲,却不习惯表现自我的思想。

4.学生心理的分析与思考。如果说以上都是从教师自身寻找的问题,那下面就是针对学生心理寻找的原因。进入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自尊心也日趋强烈,这些表现在以下几点:

(1)不自信类的学生:怕回答出错同学和老师笑话。(2)追求完美型的学生:没有百分百的把握所以犹豫、观望。(3)害怕心理类的学生:怕回答错误会挨老师批评。(4)有个性的学生:少数学生觉得没必要。(5)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少数学生上课思想开小差未听清所提问题。

三、思考与对策

针对以上几点,个人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解决。

1.采用“提问——答写”策略,即让所有的学生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快速写下自己的答案

答写为所有学生提供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同时促使所有学生都去认真地思考。当大多数学生写完答案,老师问“有谁愿意朗读自己所写的答案”时,由于前面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各自的“产品”,举手自然也就踊跃了。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不能将答写的重点由激活学生思维偏向检查答案的正确与否,避免给反应迟钝的学生过大的压力,造成关注老师脸色比思考问题多的局面,这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是远远不够的。

2.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不要为回答而回答

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当发现学生领会错了或做错了,应给予足够的重新思考、改正机会,让他们想一想,做一做或提出疑问。

3.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习的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源泉。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不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以此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设计要能够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其次,教师适时点拨疑难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进行点拨,要“点”在学生不懂或者似懂非懂之处,“拨”在学生容易忽视又与教学重点、难点密切相关之处。再次,教师要善于引入争议问题,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有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入一些有争议价值的问题,供学生进行思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设计有效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曾调查发现,有23%的学生常常不理解老师所提问题的具体含义。学生不明白老师的提问,怎能让学生回答?老师所提问题要明确具体,范围要小,要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减少那些大而空或无价值的问题。如“你们明不明白啊?”“好不好啊?”学生往往机械的回答“明白”,“好”。究竟明白了吗?看来课堂上热热闹闹,有多少是有价值的问题?又有多少是有价值的思维活动?

5.扫除学生心理障碍,沟通交流达成共识

调查反映38%的学生不愿举手发言是因为怕答错了被同学嘲笑。学生对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意义还不胜了解。可利用合适的机会告诉学生,通过提问老师不仅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水平、思维能力,还能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理解和接受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够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提问做出回答,必将锻炼、培养并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回答一个问题的实效(即使答错)远大于解答一个习题的作用,使全体学生明白课堂提问、质疑的重要性。

四、变化与成效

经过本人和学校同事们两年多的实践,通过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实施的研究,现在我校的数学家常课发生了悄然的变化,每每走进数学课堂,我们欣喜地发现课堂上争着举手发言的人多了,当听众的人少了,打破了一潭死水的僵局。在老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富有激励性的语言下,学生上课精神百倍,瞪着圆溜溜的大眼睛,竖起小耳朵,上课可专心了,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学得轻松,教师也教得自然,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明显提升了。

通过多种途径和策略的研究,我们欣喜地看到课堂的变化,学生的变化。然而,对于课题的研究,我们还只是处在探索与尝试的阶段,我们将在追求高效课堂的路上不断摸索前行,且行且思,且思且行。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