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作者: 陈秀清

摘 要:在现代社会中,网络环境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络环境的利弊两面性十分显著,如何减少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教育的不良影响,是当前的大学心理教育工作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就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一定保障。

关键词:网络环境; 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124-001

近些年来,大学生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反映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不足,究其原因,与网络环境的消极影响有很大关系。在网络环境下,许多大学生出现网络人格异常、自我约束力降低等问题,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威胁。

一、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解决网络心理问题

在网络环境的全方位影响下,大学生表现出许多严重的网络心理问题,比如网络成瘾、网络孤独等,引发休学、轻生等严重后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极大负面影响。因此,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网络心理问题出现的成因,建立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解决网络心理问题、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大促进作用。

(二)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品质,使其成长为真正的高素质人才[1]。

二、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一)影响大学生认知能力

在网络环境中,由于网络资源共享性、自由性等特点,形成了多种价值观并存的情况,存在着许多良莠不齐的信息,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观念十分盛行,都会对处理三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认知能力产生极大影响。由于此时期的大学生并不具有足够的鉴定能力,容易被有蛊惑性的观念、内容所迷惑,使大学生心理健康走向错误方向,在道德认知、价值取向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

(二)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

在网络环境中,虽然可突破空间的限制,但是大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人际交往属于一种非直接性交往,在一定程度上来看,网络环境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发泄不良情绪,减轻内心压力,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但是由于人际交往的虚拟性特点,交流沟通缺乏感性,情感体验严重不足,如果长时间将精力置于网络人际交往中,就会导致大学生对现实人际交往产生消极心理,孤立于现实人际环境,从而引发压抑、苦闷以及孤独等心理问题。

(三)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

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给予了大学生充分表达自我的机会,削弱了其自我克制,使其行为出现极大程度的随心所欲、放纵等情况,从而使大学生行为模式与现实出现极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潜在意识中的不正确观念、愿望等能够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使大学生将网络作为自己的“避难所”或“心灵港湾”,逐渐沉溺于虚拟网世界中。长此以往,就会使大学生将虚拟世界、现实世界混淆,认知发生混乱,进而导致严重的人格异化、行为异常以及心理变态等问题[2]。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构建途径

(一)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手段

在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除了原有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之外,还需要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两者的结合,来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具体而言,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思想政治和网络道德教育等内容,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树立正确思想,使其在网络环境中能够正确认知,减轻不良网络信息对学生的消极影响,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朝正确方向发展。

此外,在探索、应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同时,不能忽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点,尤其对于抑郁症、强迫症等大学生心理障碍,传统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更佳。所以,在实际中,需要结合大学生心理发展情况,灵活运用传统与网络心理教育方式,综合两者的优势,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进步。

(二)采取系统化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符合现代大学生习惯的一种教育方式,为保证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必须做到全方位、立体化,具体工作要点有:

第一,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当前,大学生已经越来越习惯通过网站来获取各种信息,顺应这种趋势,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建立符合大学生需求,且对大学生有足够吸引力的网站,设置不同的板块和内容,设计网络活动、网络心理测试等,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从中获取相应心理健康知识,从而有效加大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度,确保网站的高效使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环境。

第二,提供网络心理咨询服务。借助网络环境的虚拟性特点,提供网络心理咨询服务,可以让大学生将羞于开口的心理潜在问题讲述出来,心理咨询人员给予正确的指导,及时纠正大学生不正确的认知,帮助其克服情绪障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意义[3]。

(三)建立符合网络环境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队伍

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务更重、局面更加复杂,原有的工作队伍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求。因此,必须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视,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在提高工作人员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掌握网络环境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工作方式,将辅导员纳入到工作队伍中,积极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很大变化,正确认识这种变化,了解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建立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保障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社会、国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沈晓梅.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中国青年研究,2012,01:113-116

[2]何华萍.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体系的构建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101-102

[3]冷震北.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现代企业教育,2014,24:8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