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教学中结尾的组织形式与注意问题

作者: 黄娴

摘 要:在当前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对课的导入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作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但对课的结尾环节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它对于加强已获得的知识、技能的巩固,以及使学生对自身学习程度形成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体育课结尾的组织形式、注意问题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试图解开体育课堂教学中结尾的密码。

关键词:体育课堂; 结尾; 思考;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166-001

体育课堂中课的结尾是体育课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它对本课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教材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是获得学生反馈信息的最好途径,因此,抓好课的结尾环节,能很大程度上影响下一堂课的教学情况,使每课前后在学生意识里建立起联系,真正的体现了体育教学的循序性和一贯性。因此对体育课堂教学中结尾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亟待我们重视并践行。

一、体育课结尾的组织形式

课的基本部分是学生运动最兴奋、学习气氛最浓厚的时候,怎样才能使学生一下子转移到只有五分钟左右的结尾部分呢?根据课程标准,我采用了下面几种方式进行。

1.放松整理,形神合一

可按身体部位进行全面放松。如徒手的头颈放松、上肢放松、下肢放松、全身放松等。亦可根据当节课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放松。如上肢运动量较大的重点放松上肢,下肢运动量大的重点放松下肢。方法有走步、慢跑、按摩、抖动等。强度较大的练习后可采用走步或慢跑的形式,尽快降低血乳酸的浓度,消除、减轻肌肉疲劳。按摩放松主要以拍打、揉、捏等手法,对肌肉进行按摩,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使肌肉更好地放松。

此外,还可以选择轻柔、舒缓的音乐进行放松。播放时,学生或坐、或站,不一定要有统一的规定,只要学生自身感觉舒服即可。另外,可结合舞蹈进行,以一些轻松、明快的乐曲,配以简单易做、舒展、优美的舞蹈动作,使学生在身心愉悦中结束课程。

2.重现演示,复习巩固

教师的表率示范。放松活动时,教师不但要认真组织,更要积极参与放松活动,特别是学生自主组织放松时,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放松活动中,千万不能出现学生做、教师看的现象。教师用精辟的语言就该课教材的学习情况、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教学内容的本身特点等进行总结性的归纳论述,以加深学生对该课教学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明确学习内容的要领、关键,找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领会掌握一些练习方法、手段等,以利于正确概念的巩固和课外进行练习。教师根据需要,通过再次示范,重现教具等手段,有针对性的突出技术动作或某些练习过程,以强化动作表象,进而起到促进复习和巩固教材的作用。重现演示能很好的使学生第二次形成动作表象,并能自觉的联系全课教学,内心反馈自己的学习过程,纠正和改进练习方法。如在“前滚翻”的教学中,经过课堂上系统的教学,结尾时教师再次展示前滚翻的动作挂图,讲解动作的要领、关键,并再次示范动作。这时学生在知识的认识上和技能的理解上有明显的提高,能很好的根据教师的指导,在思想上完成动作的“意练”,巩固和提升学习内容。

3.主动参与,质疑解答

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性。低年级的学生以教师组织为主,高年级的学生以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放松部分的组织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如开学初与学生商定放松活动学生组织的形式,采用一节课一个学生带放松活动。教师面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课的任务及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有目的的提出问题,然后指定学生回答;或者由学生针对所学的内容和自身学习中的情况,向老师提出问题,由老师帮助回答、解决。这样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掌握教材的程度,另一方面可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索问题,培养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提高的习惯。

4.队形简单,减少调动

不拘泥于整齐的对形,可以是圆形、方形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放松组织的需要,选择适合的、简单的队形。放松活动一般在2~3分钟左右,教师必须抓住有限的时间,合理的去安排每一内容,避免因过多的队伍调动而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如:前面的练习采用的是圆形队,那么在放松部分就可以直接选用圆形。队形简单实用。

二、体育课结尾注意的问题

1.课堂结尾重点应考虑学生疲劳的恢复

每一节体育课都会导致学生不同程度的疲劳,如果不注意及时恢复,必然影响学生的练习效果,并影响学生下一堂课的学习。因此,必须对这一问题作重点考虑。

2.避免自由式下课

放羊式的下课,对形成良好的教学常规和学生的安全极为不利。我们务必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3.避免拖课的现象

既不能过早下课,也不能随意地拖课,因为拖课易使学生精力分散、学习效率降低,同时,也会影响其他课程的正常进行。

4.避免给学生造成精神上的压力,让他们多一份信心,多一次评价

应尽量采用启发性语言、鼓励性语言、暗示性语言及幽默性语言,让学生在课上和课外自觉悟出道理来。如:“你真棒!”“动作真优美!”等,让学生在评价中增强自信,同时让学生相互评价,赋予他们发言的权利,使他们树立起主人的自信心。

5.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切忌千篇一律。应打破常规的、单调的、固定的结束阶段模式;积极开动脑筋,经常变化结尾教学方法,让学生总有新鲜感。

总而言之,对于课的结尾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新颖、独特、有效的结尾方法,有时也可以交替或综合使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心,使他们真正体验到“快乐体育”、“健康第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