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互动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方芳摘 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与写作互动;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12-002
一、阅读与写作互动教学现状
1.学生学习现状
1.1阅读和写作素材积累少。本校学生的阅读素材大多以语文课本为主,辅以每册语文课本推荐的名著。例如七年级学生的阅读素材主要是七年级语文课本,以及《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两本名著。学生课外阅读积累普遍很少,大多数学生没有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只有老师要求一定要读的书,学生才会去读。寒暑假老师会依据课标指定一系列阅读书目,但是真正根据老师指导去阅读的学生很少。由此,直接导致学生在写作时,“难为无米之炊”,读的少,写的时候能用的也少。笔者统计了本校一次《难忘的一件事》的写作素材,主要有写自己生病,父母送去医院精心陪护;钓鱼,然后悟出了一个道理;童年游戏这三类素材。这些素材陈旧,且作文的立意也没有创新。
1.2阅读和写作的兴趣低。本校学生对于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偏低。就课内学习的情况看,每天的语文作业除了书面作业以外,语文老师会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行阅读和写作。但是学生在完成书面作业之后,对于自行阅读和写作的部分时间会无所事事。大部分学生会忽略这个环节。他们更愿意把自己当作做题目的机器,而对于通过阅读和写作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毫无兴趣。我们提倡“把阅读当成一种生活方式”。但是学生根本就没有每天自行阅读与写作的习惯。他们的习惯只是上课的时间,老师要求读书,他们才开始以完成任务为目的的阅读;老师要求写一篇作文,他们也同样是敷衍老师凑字。
1.3阅读和写作互动练习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低,阅读和写作素材积累少,直接导致了学生完全无法感知阅读与写作的互动点或者互动途径。当然,传统的语文教学也总是把阅读课与写作课割裂开来,语文老师也没有积极主动地去引导学生一起寻找阅读与写作可以互动的地方。虽然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对于阅读与写作互动教学的意识正在逐渐形成,但是目前对于阅读与写作互动的练习还是较少。
2.教师教学现状
2.1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分而治之。自2006年起,结合吴江区教育局“课堂观察”的研究及实践,本校全面展开“课堂观察”活动,把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日常的教研生活,以“日常”的研究改进“日常”的教学。笔者有幸积累了很多课堂观察记录。根据我的总结发现,本校的语文课堂教学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阅读课,阅读课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几乎所有课堂;二是写作课,2011年以后,结合吴江区教育局的“二次作文”教学研究,写作课逐渐增多,之前的很多语文老师几乎不上写作课;三是字词课,这是强化学生字词基础的必修课,依据本校学生语文基础非常差的现状,这样的课在本校很有市场,而且很多老师和学生都觉得这样的课很实惠。由此,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分而治之是本校语文教学的现状。2011年以后略有改观,少数教师逐步具有了阅读与写作互动教学的意识,并正在积极地合作探究。
2.2阅读与写作互动教学观念觉醒。本校语文教研组是吴江区优秀教研组,组内骨干教师荟萃,是各项教育科研的领军人物。在2006年开始的“课堂观察”活动,2011年“二次作文”教学研究以来,语文组教师意识到一堂完整的语文课,应该包含学生的听、说、读、写四个要素。但是在“课堂观察”活动中呈现的语文课堂,很多的是以学生的听、说、读为主,有先见的老师会在课堂最后设计一个“写”的环节,但是实施效果都不是太好。组内老师也正在思考,如何使阅读和写作互动教学自然地开展,而不是为了互动流于形式主义。不能简单地把阅读与写作互动教学理解成阅读加写作。
2.3阅读与写作互动教学策略缺少。阅读与写作互动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可以借鉴的策略较少。笔者在研读了一系列相关的理论资料以后,尝试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阅读与写作互动教学策略的探索。在日常的“课堂观察”活动和“二次作文”教学研究活动中也在不断思考,试图寻找阅读与写作自然地互动点,同时也尝试让学生习惯于阅读与写作的自然互动,“有阅读就应该有写作”,本校语文老师正在努力将这一新的理念传达给学生,同时也在课堂上践行。
二、阅读与写作互动教学实施案例
1.仿写修辞
七(上)第六单元第二十二课《天上的街市》探究练习二:“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街灯、明星互喻,天上人间辉映,你能写出一段类似的文字吗?
2.仿写句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案例
造句练习: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注:练习题三考查学生对于句子结构的理解和仿造句子的能力。三个省略号所指向的内容同属于某一个大的范围当中,作者所要强调的是“单是”后面的内容。通过模仿进行写作。
在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仿写形式比较常见。不过绝大多数为仿句。练习中出现的模仿也均为仿句。要求模仿的方面主要是句式和修辞。句子是作文的基本单位,分散式的仿句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笔者以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应该从仿句开始,从模仿句子的形式和修辞开始,进而模仿整篇文章的结构布局。
三、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互动策略
仿写是阅读与写作互动的最基本策略。仿写的心理活动是模仿,通过模仿,使阅读和写作互动起来。模仿是指仿效一定的文章原型而引起与之类似行为模式的一种心理活动,也是基本的写作学习手段。在掌握书面语言的过程中,学生的模仿加速了从理解向使用的过渡,模仿使理解到表达的转化过程大大缩短。根据汪潮的实验和研究,仿写水平可以划分为四级:
1.句型仿写
对范文的句子进行仿写,能把句子写完整。
2.结构仿写
从课文中寻找相应的写作方式,表达一定的人、事、景物,多数是记叙文结构估写。
3.综合型仿写
开始从几篇范文中进行综合性模仿,突出描写特征的训练。
4.初创型仿写
在借鉴范文的基础上,具有初步的创造性,仿范文之形,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学生仿写水平提高的一般趋势是:从形式的模仿到内容的模仿,从外部特征的模仿到内部实质性的模仿,从机械性模仿到创造性模仿。七年级学生仿写水平处于1,2级,八、九年级学生仿写水平处于3,4级。
中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仿写方式有:
(一)一般仿写和重点仿写
一般仿写就是选用典型课文,指导学生构思,从而掌握立意、布局、谋篇的一般规律,学习炼字、炼句的基本方法。重点仿写是根据需要模仿某些片段,如开头、结尾、剪裁、布局、描写、对话、修辞等。
(二)单样仿写和多样仿写
单样仿写是采用一篇文章给学生模仿。多样仿写是提供几篇范文仿写。
(三)抱、扶、放式仿写
“抱”式仿写是给出范文,并加以详细的指导和启发,使学生仿写时不太费力。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初学某一文体时使用。“扶”式仿写是提供一些可以参考的范文,教师只作适当的指点,不作详细的分析,由学生自己从中得到启发。这一般在初步掌握了写作规律后使用。“放”式仿写是只提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自选范文仿写,必要时,教师进行指导。这一般在写作技能较熟练的情况下使用。
四、结束语
没有阅读做基础的写作,肯定是无米之炊。那些文章写得好的学生,无一不是有大量的阅读做基础的。我们的语文教学常常忽略了阅读和写作的互动,没有引导学生养成读过就要动笔写,写过就应该回过头来阅读的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怎样写作[M]中华书局,2007
[2]朱晓斌.写作教学心理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潘新和.新课程语文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5]邵龙霞.儿童也能写作——读写互动的探索与实践[M]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