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国古典文学 提升学生道德修养
作者: 史占英摘 要:古典文学是指从远古到五四运动以前流传下来的突显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文学作品。引导初中生阅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既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学水平,又可以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
关键词:语文教育; 道德修养; 古典文学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3-043-001
在经济全球化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加强初中生的修养教育至关重要。作为中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多读书多思考,还要将语文教育落在实处。为此,笔者在本溪市某中学初一七班开展了阅读《论语》活动,这一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文言文知识和文学水平,还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他们的道德修养。
笔者将论语的思想内涵与初中生的日常行为准则紧密结合起来,对学生开展教育和引导。
一、热爱祖国,服务人民
初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老师们引导得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是否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笔者认为,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理念。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又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则为民心所向。”作为初中生,虽然还没有成人,谈不上“为政”,但也应知道做人跟“为政”一样,只有服务别人,才能“得民心”,即得到别人的认可与支持。所以,初中生从小便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发扬为人民的利益甘愿奉献的精神,重视个人仁德的修炼。
二、学无止境,持之以恒
初中阶段是学习的大好阶段,作为老师理应引导每个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志向。孔子曾自述他自己的求学历程:“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尚学,十年如一日,学到老才真正做到随心所欲,形成自我风格。因此,努力学习,加强古典知识的熏染,可以充实人生,升华灵魂,达到行动与精神的相辅相成。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就阐明了学习知识完善人生的道理。“朝闻道,夕死可也”,“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则充分说明了孔子追求知识的精神极其可嘉,初中生年纪尚小,但树立持之以恒的学习志向却至关重要。
三、团结互助,诚实守信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赞赏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觉,团结而不损人利己,其弟子曾子曰:“吾日三省——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诚信守信是块试金石。“信近与义,言可复也;恭敬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团结诚信是做人的本则,更是人的具体表现。当代社会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坚持诚实守信,团结互助,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在初中生中,引导同学们加强互助合作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集思广益,择善从之,互相支持,才能形成和谐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促进大家共同进步。
四、遵纪守法,艰苦朴素
当今社会,有不少同学在虚荣心的主导下,养成了盲目攀比的不良习惯。更有甚者,以“官二代”、“富二代”自居,骄横自大,目中无人,无视纪律与法规,生活奢侈,铺张浪费。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通过带领学生读《论语》,引导他们规范自身行为,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养吾浩然正气。“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成。”古人以礼行事,以约失之者鲜矣。他们遵纪守法,正如孔子所说,“君子怀刑”,“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至于贫贱奢侈的观点,孔子有云:“富与贵,世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贫而无怨难,富而不骄易。”子曰:“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逊,宁固。”可见,孔子在财富面前是很有气节的。孔子宁俭勿奢,不义而富且贵,于他如浮云。无怪乎他赞赏颜回:“贤哉,回也!一斛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五、批评与自我批评
初中生从小就要立志高远,养成反思自己的习惯。孔子的弟子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说,每天反省自己,问问自己帮别人时有没有怀有私心,有没有以诚挚之心与朋友交往,老师所传授的东西,我有没有学会。这是很适合初中学生的准则的,如果从小便以这样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长大以后其前途自然不可限量,可见,先贤古训的确不能忘记。孔子又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代,注重自省,接受批评,主动自我批评,才是提高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重要方法。这也正如后世谚语所说:“闻过怒,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闻过则喜,接受批评,改善不足,才能不迷失方向,不骄傲自满,保持自己的优良品德。
六、开拓创新
只有人民群众都坚持创新,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初中生要从小养成善于创新、勇于创新的习惯。尤其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正处于攻坚阶段,在这种严峻形势下,社会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这种境况对我们的初中生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商汤《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就是不断改造世界的过程,一个国家要不限常理,不因循守旧,才能适应时代发展。人是改造社会的主体,我们的初中生要常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做,做什么,引入源头活水来,打破世俗观念的束缚,常读先贤古训,感受古人的睿智与修养,才能达到道德修养的新境界,高水平。
先人古训、古典文学中见民族精神,出人格修养。笔者选取古典文学中切近初中生的句段,每天教给学生一则,并将它写在黑板边上,通过日积月累,让学生耳濡目染,逐渐提升了他们的文学水平,而道德修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