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从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开始

作者: 杨丹霞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而学生拘泥于客观上存在认知能力,知识结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我们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他们的实际认知规律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这样才能“以学定教”,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以学定教; 小学语文; 学习起点; 认知规律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56-001

“以学定教”,顾名思义就是在新课改“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找到学生的学习起点,设置恰当的教学方式,最终让每位同学都能达到优化发展和有效提高。笔者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找准学习起点进行如下探讨:

一、课前充分了解学生和教材

教学是一项互动学习的过程,我们一定要认真了解我们的教学对象和教学任务,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1.备学生

新课改理念让我们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要想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就必须先从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下功夫。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能进行照本宣科的讲解,要能从孩子们的形象认知特点出发,设定符合他们认知情感的活泼、形象、直观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切入知识学习。另外,我们还要对同学们可能想到的问题进行预设,如此方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

2.备教材

教材作为信息和知识的媒介,是给孩子们展示知识的基本载体,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依据和准绳。备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全面把握教材知识脉络。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明确的三维目标,这样才能把握主线,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文本的知识表现特征来构建适应的教学方法,这样的课堂才更有针对性。

二、课中紧扣学情开展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和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那么课堂教学中,我们又如何从学生认知起点出发,实现以学定教呢?这里,我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根据认知情感,引导阅读体味

阅读是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方式,它能引导我们体验情感,感受魅力,在积累语感的过程中学习表达技巧,是语文学习的必由之路,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情感设置科学的,能提高语言魅力的阅读方式和方法,最好能实现在读中学,在读中思的理想效果。笔者一般是先进行带有丰富感情的朗读示范,让孩子们体味文字的情感表达,揣摩作者的思想,然后趁热打铁进行真挚的情感阅读。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人教版《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如果我们放任学生自己去读,肯定就像地里的杂草一样,毫无收获。针对这样对景致描写细致、到位的文章,笔者根据学生对语言的体味情感,特地设计了“读、找、思”的流程来方便他们边读边思考:通过读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通过找传神之笔,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在阅读中思考如何学习技巧,进行类似的景物描摹……

2.设置启发问题,牵引主动探索

问题是牵引和启发学生探索认知的手段。自主探究学习基本流程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就以此为蓝本设置合适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培养他们掌握知识的探索方法和运用技能。

譬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矛和盾的集合》时,如果没有问题牵引,可能很多学生的自主探索要偏离轨道,因此,我们就要根据文本设置问题启发:阅读故事,发明家是怎样巧妙地将自卫的盾与进攻的矛结合到一起的?想一想,我们周围还有没有其他工具也同时具有两种优势呢?在这两个问题的引导下,大家认真阅读课文,经过短暂的交流与讨论,有的学生想到带橡皮的铅笔,一面可以写一面可以擦。可见通过问题启发,同学们可以深入思考,为丰富学生的认知情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开拓其创新实践能力奠定了基础。

3.设置开放讨论,还原学生地位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转变“灌输式”的教育理念,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之上,大力发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其与有意义的接受性教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翠鸟》这篇课文时,我没有像以往那样照搬教材,上来就把翠鸟的特征以及习性等全都机械式的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课文中有关翠鸟外貌特点以及生活习性的细节描写。例如:

甲组:作者对翠鸟的羽毛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写,“头上的羽毛像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这些细节与作者前面所提到的“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很好地搭配了起来。

乙组:除了羽毛颜色鲜艳之外,翠鸟还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以及“一双又尖又长的嘴”。

丙组:翠鸟捕鱼时的动作非常迅速、非常敏捷。我们有证据为证:“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起了。”这是作者从正面描写翠鸟快速捕鱼的一系列动作;“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则是从侧面衬托了翠鸟矫捷的身姿。

……

如此一来,既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把语文课堂还给了学生,顺应了新课标关于“学生主体”这一要求;同时,极大地锻炼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上是笔者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对如何抓住学生的学习起点,实现以学定教的讨论与探索。概括地讲,“以学定教”中的“学”指的是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教”指的是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堂管理策略等等。作为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实现途径,它要求我们一定要立足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只有找准起点,我们才能设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在一定时间内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获得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元元.《浅析提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1-21

[2]周宗南.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以学定教[J]《新课程(小学)》,2010年12期

[3]王群.以学定教,找准起点——新课改教学经验谈[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年第10期

[4]魏小兵.有效教学,从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开始[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3年第10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