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游戏活动生活化

作者: 荣熠帆

摘 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幼儿园教育以幼儿为主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主要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依据,从创设生活化的游戏环境、创设生活化的游戏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游戏规则三个方面来阐述了笔者的做法,从“游戏”入手,创设“生活化”的游戏,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个有美好回忆的童年,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关键词:游戏活动; 生活化; 小班幼儿; 生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83-001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为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找教育。教育的对象是生活的,教育的环境是生活的,教育是为了生活服务,因此就要用生活的教育方式。3-6岁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期,而这一时期的幼儿并不知道如何去学习,他们与成人不同,不会想要去学习。这一时期的幼儿,只知道“玩”,游戏能让他们开心。因此,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依据,从“游戏”入手,创设“生活化”的游戏。生活化的游戏在我们的身边无所不在,可是,如何把游戏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个有美好回忆的童年,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一、创设生活化的游戏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好的环境创设和利用,能有效地促进幼儿与环境发生积极的互动。幼儿离开父母,来到幼儿园,难免会感到不适应。特别是小班幼儿,小朋友第一次来到陌生的环境,接触到陌生的人,总会不适应,而且小班幼儿对于家有很深的依恋之情。对于幼儿来说,家能给他安全感和幸福感。因此,开学时,我们班开设了三个娃娃家,超市,厨房等,让幼儿找到家的温暖,增加不少的亲切感,让他们感受到“幼儿园是我家”。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游戏,促进幼儿与老师、幼儿与幼儿间的交往,帮助幼儿身心全面得到发展。

1.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兴趣的游戏

小班幼儿的年龄较小,他们所玩的游戏可能在我们成人眼里会觉得很幼稚,而他们却玩得很高兴。在开设生活化的游戏时,要考虑生活化的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在开设游戏时,我考虑到了幼儿天生都好动,要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因此,开设了“喂娃娃”的游戏,让幼儿使用勺子将东西喂到娃娃的大嘴巴里。在建构区,投放了不同形状的积木,让幼儿搭建,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还考虑到了3-4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黄金时间,开设了阅读书吧,投放了颜色鲜艳、画面富有童趣的绘本,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讲述故事内容,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2.提供安全、真实的材料

陶老先生说过:“用生活来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游戏中所需要的材料应该来源于生活,用安全又真实的材料进行游戏,激发幼儿兴趣。同时,小班幼儿都喜欢别人的东西,看见人家好玩的也想要,因此,在游戏中投放的材料,品种不一定要很多,但是单个品种的数量要多。

我们让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废旧材料来充实我们的游戏,根据每个区域的需要投放相应的材料。同时,我们也用不织布制作了许多蔬果食物,做出来的成品都非常的逼真,这些真实且生动的物品,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每次游戏时,幼儿都喜欢到超市里逛一逛,买一些需要的东西。游戏中,不仅幼儿间得到了互动与交流,发展了小朋友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幼儿也认识了生活中常见的东西的名称。

为了让游戏更贴近生活,我们还开设了“生活区”,投放用硬纸板自制的洗衣板等,让幼儿洗衣服,根据生活中所见,回忆妈妈和奶奶是怎么洗衣服,尝试去洗衣服。不仅让幼儿体会到家长的辛苦,同时,在洗衣服时的“搓”、“揉”也锻炼了幼儿手部小肌肉的发展。

二、创设生活化的游戏内容

1.健康活动中的游戏生活化

最近天气忽冷忽热,班里许多小朋友都感冒流鼻涕,有的个别小朋友午睡时一直咳嗽,让人很是心疼。因此,我开展了一次健康领域的集体活动《感冒了怎么办》,我询问幼儿怎么会感冒的,感冒了我们要怎么办呢?许多幼儿都不能说的具体,只是教师填鸭式的灌输,幼儿听了还是不清楚。因此,我通过游戏,我先当医生,小朋友当病人。医生给病人看病,激起幼儿的兴趣。这时,幼儿会结合生活经验,想到自己怎么会感冒的,感冒了又会怎么做。这样,活动中渗透游戏,游戏中结合生活,幼儿觉得新颖,有好奇心,对活动有了兴趣,更容易的掌握了知识。

2.日常生活中的游戏生活化

小班幼儿年龄比较小,又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使得他们的自理能力比较差。为了让幼儿自己动手,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我特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了游戏。如我发现洗手会花很长时间,可是,小手并没有洗干净。我通过游戏教他们正确的洗手方法。在游戏中很自然的慢慢提高了幼儿的自理能力,而且幼儿对所感兴趣的事物又有很深的印象。

三、创设生活化的游戏规则

古时孟子曰:“无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则需要从小制定好,每次在游戏进行之前,我都会告诉幼儿“游戏结束时,把材料整理好”,这时,孩子们都会说“好”,可是等真正进行时,教室里却乱糟糟的一片,到处都有孩子的身影,说了很多遍还是没有用,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我问小朋友们:“每天下午老师发好牌牌,我们是不是就回家了,那你是回到哪里的家?”他们都知道要回“自己的家”,我就会问一个小朋友:“今天和老师回家,到老师家里,好吗?”小朋友委屈的说:“不好,我要回自己家。”这时,我就会告诉他们规则:“小朋友知道放学后要回自己的家,我们玩的玩具宝宝们也要回自己的家,回错了家玩具妈妈会着急,宝宝也会哭的。以后我们游戏结束时,要把宝宝们送回自己的家。”从这以后,每次游戏结束时,我都会告诉幼儿,“送玩具宝宝回家”,孩子们都非常的棒,学会整理玩具和材料,每次都是整整齐齐的。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名篇精选(教师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5

[2]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6)

[3]幼儿园工作规程,198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