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生活回归音乐课堂

作者: 臧玉

摘 要:音乐来源于生活,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教学内容相结合,营造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和美的体验,并加以引导,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音乐课堂; 生活; 回归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5-080-001

一、结合生活经验,解决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唱变得轻松、容易,让学生感兴趣,就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教唱,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

在教唱《唐老伯有个小农场》一课时,孩子们对小动物非常感兴趣,而且对动物有初步的了解。因此,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动物的叫声特征进行音乐教学。

1.叫一叫。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作伴呢!小动物们是怎样歌唱的呢?你听到过哪些动物的声音?

生:小鸡在歌唱。师:小鸡怎么歌唱?能模仿么?

生:叽叽叽叽叽叽……

师:小鸡可高兴了,他们的叫声特别欢快,我们来学小鸡欢快的叫声。(教师引导念出:叽叽叽叽叽叽|……)

师:还有什么声音?生:小羊也在欢快地歌唱:咩咩咩咩咩咩|……

生:还有小狗在歌唱:汪汪汪汪汪汪……

2.念一念。

师:这些小动物的叫声给我们带来一条新的节奏,老师用小鸡的叫声念出这条节奏,大家学学小鸡灵动清脆的叫声好吗(出示节奏:x x xx x,xx x 0|)我在指出休止符之前,先引导用小鸡的叫声准确地念出节奏,休止符的地方用双手抓拳头表示,然后让学生用别的动作来表示休止符(叉腰、拍肩、跺脚等),再让学生模仿其他动物的叫声,并给休止符配上动作巩固节奏。

师:你还想用什么声音来表现这条节奏?给休止符配上你喜欢的动作哦。

生:青蛙的叫声:呱呱呱呱呱,呱呱呱O|。

生:小鸟的叫声:叽叽喳叽喳叽叽喳O……在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前提下,强调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科学认识紧密结合。这个环节的设计由寻找动物的声音引出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然后让学生在各种声音的模仿、模唱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难点,并在集体、个人、小组等自由灵活的形式中进行。通过以上体验、探究、合作,变枯燥的学习为有趣的活动,解决了歌曲的难点。

二、捕捉生活素材,培养音乐感知能力

生活中,能表现音乐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学生看到妈妈哄宝宝入睡的时候,是一边哼着催眠曲,一边轻轻拍打着宝宝,于是孩子们在表现这个过程时,就做得非常柔和、优美、轻声、缓慢;在表演小朋友走路时就蹦蹦跳跳;学解放军走路时就挺着胸膛走;学鸭子走路时就左右摇摆着……他们还认为大象是笨重的、松鼠是顽皮的、乌龟是慢吞吞的……于是他们按照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动作去表现,这样,学生很快进入状态,且学习兴致高涨。还可以让学生在教室内任意创造动作,并随意走动;如果音乐停止,请学生保持音乐静止时的动作,也可以用某个指定动作静止,甚至可以做机器人的动作,快动作、慢动作等等,直到音乐再次响起再继续创造动作,或滑稽、或优美、或跳跃、或笨重。教室内充满欢声笑语,学生在音乐的响响停停中,自然地跟随音乐节奏做律动,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肢体创作能力、音乐感知能力。可谓是闻乐起舞,学生多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三、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有专家指出:脱离儿童生活世界的间接经验知识传授所产生的结果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学音乐的过程中,既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又要融入感情,感受音乐所带来的乐趣。所以在教学中,我常常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一起舞蹈,努力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和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通过实践,挖掘教材中可表现的因素,找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教学内容的结合点,精心设计,营造出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和美的体验,并加以引导,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使生活真正走进快乐的音乐课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