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小练笔

作者: 邓丽霞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培养习作兴趣,减缓作文教学的坡度,实现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同步。

关键词:阅读教学; 小练笔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5-089-001

多年教学显示,我们山区的小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所写的习作,不是语言干涩,内容虚假,缺乏真情实感,就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要么东拉西扯,废话连篇;要么是《作文选》《同步作文》的翻版。我认为,造成学生作文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小练笔的指导、训练较少,甚至缺失了,只在课本中安排有习作内容时才指导习作,使多数学生掌握不了各个学段的表达知识、方法和技巧,把读与写的教学割裂开了就是主要原因之一。为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在阅读教学中开展了小练笔。

一、积极探究时练笔

课文中往往留有好多的“空白”之处,给孩子提供了驰骋想象的无限空间。老师以这些“空白”为切入口,充分利用了这种有利空间,将它作为读写拓展训练点。让学生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把作者隐而未发的意思表达了出来,使文章内容更具体、完整,从而更好地理解了作者表达的意图。

例如《桂花雨》一文第五自然段在描写桂花时是这样写的:“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发现在这里还有空白可补,于是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他们对这段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片段描写。

要求如下:①把摇桂花的情景写具体;②重点描写桂花飘落的情景;③想象并刻画母亲和孩子们的神情、动作。有位同学在片段中这样写道:我们紧紧抱住健壮的树干,拼命地摇啊摇。桂花纷纷扬扬飘落下来,远远地看去,就像一只只黄色的小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小女孩们随着飘落的桂花,在大树底下蹦来蹦去,她们的笑脸像美丽的花朵灿烂地绽放着;而男孩子们,则把空中飘荡的桂花当作一只只四处飞舞的蝴蝶来追逐,追得满头大汗,比以前更有活力了。此情此景,使我不由得想起了“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二、发人深思处练笔

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感悟了课文内容之后,产生了新的思想认识、获得了新的情感体验,有一种表达、交流的欲望时,老师适时地选择让学生融入文本的角色之中,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笔尖,在生长言语的同时也积蓄了精神生命的源流。例如《梅兰芳学艺》的第二段中写道:“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为了学生能体验到梅兰芳是如何勤学苦练眼神的,我给学生创设了四个场景:夏天对着刺眼的朝阳,梅兰芳_____; 冬天对着刺骨的寒风,他_____。梅兰芳累得脖子酸痛,他_____;看的眼睛流出了泪水,他_____。学生通过想象,富有情感的话语从笔端倾泻。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对着刺眼的朝阳,梅兰芳的眼睛紧盯着鸽子,不一会眼睛就生疼生疼的,眼泪也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可他仍然努力的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冬天对着刺骨的寒风,他一动不动地盯着鸽子飞翔,脸冻红了,手冻麻了,也不去烤火。”读着小朋友们稚嫩又精彩的文字,我是欣慰的。学生也更深的理解了梅兰芳所以能成为世界著名的京剧大师,靠的是勤学苦练,并把勤奋作为自己的一种精神生命去学习。

三、情到深处时练笔

老师善于捕捉文章的“动情点”,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让学生进入情境,与文中的人物会面,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作品中的丰富情感,学生思维的琴弦被触动,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例如《詹天佑》一文写了詹天佑受命于危难之时,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建成了京张铁路,为清政府节约白银28万两,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打击。在学生为詹天佑的满腔爱国之情所感染,为詹天佑创造性地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的杰出才干而折服时,我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节,出示了詹天佑临终前说过的一段话:“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所幸的是,我早已化作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段铁轨,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我说:“记住一段铁路,是为了缅怀一个伟人,点燃一份激情。2005年,河北省政府在青龙桥南口火车站重塑詹天佑的塑像——詹天佑手握图纸,目光炯炯,深情地眺望远方。如果此时你就站在詹天佑的塑像下,你想说什么呢?拿起你们的笔,倾诉满腔情怀吧。”在这样的情感升华处,让学生写一写涌动在心头的话语,表达对这位铁路事业的先驱者的怀念敬仰之情,无疑是将读与写巧妙结合在一起了。

四、立足文本迁移时仿写练笔

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范文,加强由读到写的迁移,让学生由不会写,到通过对范文的模仿、借鉴,把范文的表达方式转化为自己会运用的表达技能。从课文中领悟规律,掌握写法,外向迁移写作片段或文章。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引导学生从典型句式、构段方式、写作顺序和写作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了仿写。

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很多这样的文章,给学生合适的角度或适于迁移的局部进行模仿。比如《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作者是按照总分的构段方式写的。教学中,我在学生体会了庐山的云雾的美丽之后,让学生按照总分的构段方式来仿写。有的学生写了《家乡的田野》,有的学生写了《美丽的富江河》,学生仿写的文章相当精彩。

《庐山的云雾》还大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所以我在教学时特别重视这些写作方法的渗透。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双翼。教师须潜心钻研文本,在阅读教学中拓展练笔,引导学生写几句话或一段话,让学生积累更加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并在不断的训练中内化为自己所特有的能力,让小练笔在阅读课上扎实有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