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创造性游戏中培养幼儿创新精神
作者: 金昱婷摘 要:对于幼儿园的幼儿来说,喜欢创造性游戏,兴趣浓,参与热情高,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好奇心,求知欲能得到有效培养和开发。
关键词:幼儿园创造性游戏; 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5-099-001
幼儿对创造性游戏总是充满了兴趣,在游戏中,他们对社会探索的欲望越发强烈,把身边的一切打造得更美好的欲望也越发强烈。我正是看到这一点,才认为:通过幼儿们在此项游戏中的态度,可以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好奇心,求知欲。快乐中的、探究中的、思考中的他们,其创新精神更易被培养,也就是说创造性游戏的优势正好与培养幼儿创新精神需要的东西互相呼应。
在每一次创造性游戏中,我们可以根据创新精神的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灵活有效地对幼儿进行引导,突出创造性游戏的优势,培养幼儿创新精神。
一、创新的前提是经验的累积,创造性游戏注重幼儿经验的累积
创新的前提是经验的累积。而如何能更好的累积经验呢?我想,如果用理论加实践的办法,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所谓的理论,不过就是别人长久以来实践的结果,但消化别人的成果,则需要自己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一步步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进行消化,从而彻底地变成属于自己的经验,对于幼儿也是如此。
如小班幼儿,他们的“理论”较少,在他们之前的生命中,大部分“理论”来源于最靠近自己的周围——家。因此,为了在创造性游戏中更好的累积经验,应由易到难,可以提供多个娃娃家,让他们从家这个小小的社会开始,慢慢认识整个社会。在玩娃娃家的过程中,他们的“理论”慢慢转化为属于自己的经验,曾经了解到的妈妈在家烧饭,通过自己的模拟烧饭,切实地了解到烧饭所需要的步骤,体会到妈妈的辛苦;曾经了解到爸爸在外上班,通过自己的模拟上班,又能了解到爸爸一天的奔波是何其的匆忙与劳累……他们对家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了。
二、创新的初端是经验的迁移,创造性游戏鼓励幼儿经验的迁移
所谓经验的迁移,简单来讲经验可以包括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在创造性游戏中,我们可以怎样鼓励幼儿迁移经验呢?其实在各种小细节、各种活动中都可以,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可以正确的引导幼儿,培养其简单的创新能力。
案例:在某次创造性游戏中,一名幼儿选择了“俏江南”,在该区,幼儿可以用纸、橡皮泥等进行手工活动。该幼儿捏出了一只可爱的小企鹅,可是,小企鹅放在桌子上,手一离开,它就会倒。我引导他:“我们的俏江南里有一些不会倒的东西,找一找有些什么,想一想它们是如何不倒的呢?”他东看看,西瞧瞧,突然眼睛一亮,笑着将做糖葫芦用的小筷子拿出来一根,又将之戳在了小企鹅身上。用筷子戳住小企鹅,便可以像糖葫芦一样,一起插到“鲜花泥”上了,这样,可爱的小企鹅就不会因圆鼓鼓的身体而倒了。看完他的做法,我夸了他,并在活动结束时,与全班幼儿分享了他的好点子,对他的行为进行鼓励和支持。
在此次活动中,幼儿根据已有经验:筷子戳住糖葫芦,并再插到“鲜花泥”上,糖葫芦就不会倒,想出了小企鹅也可以使用这个办法,让小企鹅也“立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把经验给迁移了。这种经验迁移,正是创新的初端。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站在幼儿立场上思考,并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的做法。孩子们有好点子时,多点倾听,多点支持;孩子们缺少好点子,新主意时,鼓励他们多思考,多问些可以怎样,还可以怎样,或引导他们回忆我们曾经做过件类似的事,以此激励他们从经验中寻找出方法。
三、幼儿的创新藏在“危险”中,创造性游戏支持幼儿的“冒险行动”
在中国,有的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等让人要固守陈规的老话。但是,时局一直在变化,谁知道今日的规矩是否适合明日,谁知道明天仍用今日的规矩是否还能展现今日的彩虹。虽然我们强烈抵制幼儿去触碰危险,但是,我们不应该反对幼儿的冒险精神,温室里的花朵如何在未来迎风破浪?创新就藏在冒险中!在我们的创造性游戏里,我们的幼儿都怀着一颗追寻美好的心,有时,想要获得美好,是需要勇气的,作为教师,应该理性地思考幼儿的行动,让幼儿大胆追寻属于自己的美好。
案例:在某次创造性游戏中,萍萍就选择了建筑天地。她说她要把大楼房搭到云朵里去,可是,搭了一会后,她需要的长长的积木没有了,这下怎么办呢?她先是找我帮忙。我也帮她找了,发现确实没有,于是便建议她可以用其他方式代替。她选择了短的长方形积木,用2个短的代替一个长的,但是发现在短积木上无法继续搭高,那该怎么办呢?她对搭高楼是那么的有兴趣,我用启发性语句问她:还可以用什么来帮忙搭呢?她看看这儿,看看那,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她向我要我在环境装饰时用剩的万通板,并选择了一块正好与长积木差不多大小,差不多形状的。有了这个后,她顺利的完成了房子游戏,共搭了4层,并用一个三角形积木作为屋顶,作品完成了,她十分的激动,说道:太棒啦,这座高楼搭到云里去咯!
在此次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启发下,想出了2个好主意,后一个与前一个相比,明显是更为精彩的,是求异并稍具冒险性的。用万通板代替积木,这个想法以前从未有哪个孩子想到过,这说明了该幼儿已具有创新精神,而敢于向老师要“万通板”,对于幼儿来说,更是一种冒着被教师指责的风险的挑战。假设老师并没有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宽松、民主和谐的人际环境,那么幼儿也不会有胆量去实现自己的创新活动了。由此可见,教师应努力对幼儿给予关怀,给予尊重与认同,去引发幼儿积极的情感反应,才能让幼儿发出不一样的亮光,追寻到属于他自己的美好。
创造性游戏本就是一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我们更应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采用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优良的教学方法。在相对而言没有升学压力的幼儿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或精神,处在了比教授幼儿知识更高的位置,幼儿园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为幼儿一生的良好品质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