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作者: 周焰

摘 要:本文从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德育具体要求出发,从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科学严谨、爱护公物、爱国主义、工作习惯、合作精神、奋斗精神七个方面论述实验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关键词:技术应用型院校; 实验教学;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5-135-001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培养具有较强技术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并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的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德育工作应遵循技术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突出自己的特色。

一、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

实验课也和正常上课一样,课堂秩序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学生上实验课时,要动手操作,要与周围的同学交谈或讨论,很容易影响课堂秩序。因此,在学生实验时,教师事先宣布实验室规则和安全操作规则,并督促他们遵照执行。电工电子实验要注意安全用电,要有安全防护措施,要教会学生简单必备的急救常识,教育学生注意安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可马虎,杜绝一切事故发生。教育学生在遵守实验室规则的同时,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

二、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所有实验的目的是用来证明定理,验证现象、规律的一种手段,学生必须认真、严谨,才能如实反映实验的结果。比如测定三极管伏安特性曲线正向特性时,在给定的VCE条件下,IB分别为定值时,测得三极管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电压VBE的值,然后测出特性曲线图。这就要求VCE、IB的读数必须精确,在此前提下,才能测出VBE的值。对实验中数据的处理更要坚持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作风。不能由计算得出理论数值去影响实验数据。实验中数据出现误差不要紧,是正常现象,要认真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减小产生误差的办法。例如在伏安测电阻实验中,已知电阻的阻值,为了验证这个阻值,在给定电压的前提下,读出电流的值,从而计算出阻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所在。而在读电流示值时,一部分学生并不是直接读取,而通过计算获得数据,数据得出虽然精确,但失去了实验目的所在。抄袭数据更不足取了。实验中教育学生不要盲从,凡事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和追求真理的精神。经过多次实验训练,逐步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工作作风。

三、培养学生爱护公物,讲究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实验时,教师要密切注意公物的保护,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不能直接关闭电源,并且使他们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的原因: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保护环境是公共卫生道德,遵循这方面的道德,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舒适和干净,是为了保障其他同学的身体健康。表现在不随地吐痰、不乱涂乱画,不在实验室吃零食等等。讲究卫生、保护环境,是社会风尚的重要方面,宏观上反映一个民族和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微观上是对一个学生最起码的素质要求。

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德育的中心内容,实验时要向学生介绍我国科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宣传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的事迹。介绍中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为了祖国的科技发展,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国工作。“两弹元勋”邓稼先在建国初期,也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回国投身建设,参加和组织我国的核武器研究。为了祖国的强大,邓稼先数十年来努力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中国人自己研制的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让世人震惊。这样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我国某些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真实的告之给学生,例如在介绍电子产品时,我国的电子元器件已出口日本、美国。而日本美国电子技术非常先进,很多电子产品打入中国市场。实践证明,我国的整机组装技术较之他们显得很落后。这样介绍可以加深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激发他们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的雄心壮志。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要循循善诱,晓之以理,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例如学生做实验需要的材料、工具等都要按一定的要求排放整齐,使用时十分方便,不会手忙脚乱,不会拿错或找不到工具。实验前,要清点器材,实验结束后要将器材、工具放回原位,整理、清洁完实验室后才能离开。久而久之,就能培养学生井然有序的工作习惯。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实验一般为两人一组,通常一人为主,另一人为辅。实验时,要求两人配合,互相帮助,一人搭接线路,另外一人测出数据。教育学生互相监督,互相学习,相互提高。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

七、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实验前,讲解理论时,可以穿插介绍科学家发现定律和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知、务实求是的态度,勇于探索,敢于革新的品质。例如焦耳在极困难的条件下,用了30余年的时间,做了400次实验,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法拉第经历10多年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等等。这些名人专家、伟人学者的事迹,引导着学生自我解剖,净化心灵,优化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实验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从教材实际出发,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学生训练之中。教师要抓住课堂这个教育的重要阵地,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潜在的情感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有机的渗透德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