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政治教育性

作者: 高园

摘 要: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性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具有像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其他要素相同或相似的特性,表现为职业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之间的相关性。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性是其基本属性,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价值,它是解读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实效性的基本维度,在现阶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需要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系统视野及理论认知与实践中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性; 基本属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5-160-001

在全球化、多样化社会条件下,要推进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现代化、科学化,保证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效性,需要系统地认识和把握现代社会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基本特性。尽管学界公认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是一项教育性极强的社会活动,但职业规划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性常常在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中被遮蔽或忽略。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是指高等学校依据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通过系统性的教育内容、多种教育途径和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为其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政党或集团组织开展的,对所属成员进行以政治为核心的思想教育,培育新人,动员大家为当前和长远目标而奋斗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二者目标一致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它作为一项政治活动,反映出一定阶级、社会团体的利益诉求。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存在的,只不过是反映的利益诉求不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服务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工作,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是引导学生成人成才的教育,二者目标具有一致性。

二、二者内容有共同点

职业生涯既包含外职业生涯,也包含内职业生涯。职业生涯因素中有些比较外显,例如发展阶段、职称变迁(如高校教师的职称变化: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这些比较容易观察到的职业生涯变化历程构成了外职业生涯。有些比较内隐,例如从业者个人对职业发展的见解、态度、期望等,这些因素的变化历程构成了内职业生涯。

外生涯的发展是内生涯发展的外在表现形式,以内生涯发展为前提和基础,没有内生涯发展作支撑,外生涯就成了无源之水。内生涯是外生涯发展的前提,内生涯的发展会带动外生涯的发展,由于在校期间学生以学业为主,虽然也有实习、见习的活动,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作,所以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辅导以内生涯引导为主。

内生涯中包含很多因素,如个人知识、技能、能力、成就感、价值观等,这些因素是与一定的社会政治背景相联系的。例如职业价值观是内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它是一个人对于与工作有关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评价和看法。在探索职业价值观的过程中,需要将个人价值观同社会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相结合。因为人是社会的人,是一定国家的公民,不可能离开社会和国家而单独存在,社会价值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时,是以一定的社会价值取向为依据的。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观念、思想和人格的重新塑造,促进其良好素质的养成,内在潜力的挖掘和强大自信心的培养,这些从职业生涯的角度来看,属于内生涯的范畴,从这点来看,二者内容具有相同点。

三、二者相辅相成

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没有思想性的规划指导是没有灵魂、没有主题的,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和影响,就会导致大学生职业规划工作没有针对性、前后不连贯以及指导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的思想政治性是一个现实意义很强的学术课题,又是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的实践问题之症结所在。回顾职业生涯规划历史发展,清晰地认识到职业规划指导成为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活动,职业规划成为教学必修课,这都有特定的社会背景。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性既是高校职业规划指导顶层设计所要遭遇的,又是实施操作时要面对的,它具有广阔的理论研究纵深和实践应用空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能够有效地遵循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的思想政治属性,据此特征制订和实施相应的职业规划指导实践方案,使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自觉适应高校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政策研究”(苏教法[2014]5号)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孙其昂.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本质[J]南京社会科学,2006,(3)

[2]孙其昂.社会学视野中的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3]郭海龙.思想社会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和现代构建[J]学术论坛,2009,(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