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紫红薯品种在贮藏期对黑斑病的抗性对比试验报告

作者: 吴晓 江建荣

不同紫红薯品种在贮藏期对黑斑病的抗性对比试验报告0

摘 要:从2010年开始,我们选用性能较好、种植面积较大的13个品种进行筛选,筛选出8个品种;2011-2013年连续三年对8个紫红薯品种进行抗黑斑病的抗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日本紫薯王品种的抗黑斑病表现突出,解决了紫红薯不耐贮藏的问题。

关键词:紫红薯; 黑斑病; 抗性; 试验

中图分类号:S435.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5-188-001

紫红薯因营养丰富、绿色无公害防癌抗癌,深受人们欢迎,在我县种植面积急剧扩大,并成为医药、保健品企业争相收购的主要加工原料。但通过调查发现,紫红薯种植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存在着农民盲目引种、品种多乱杂、适应性良莠不一、产量不高、口感差、不耐贮藏等问题,严重影响着该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组成专门的研究小组,抽选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开展专题研究,尤其是在贮藏期对黑斑病的抗性进行研究,以保障我县紫红薯产业快速发展的品种需求。

1.2010年13个紫红薯品种在贮藏期对黑斑病的抗性试验

1.1试验目的。通过此试验,准确了解不同品种,同时对紫红薯黑斑病的抗性不同,从而筛选出优良的品种。

1.2试验时间。2010年10月25日—2010年12月25日。

1.3试验地点。内乡县湍东镇清凉庙村大屋窖。

1.4试验材料。A、日本川山紫;B、日本紫薯王;C、群紫1号;D、济薯18号 ;E、广紫薯1号;F、烟紫薯1号;G、宁紫薯1号;H、浙紫1号;I、美国黑薯;J、紫薯新引1号;K、渝紫263;L、紫薯135;M、济黑1号。

1.5试验设计与方法。本次试验在湍东镇清凉庙村大屋窖内,各品种收获后经仔细筛选,选出健康无糠心、无烂块、无伤口的薯块各300个,设置每100个为一个小区,三个重复,分别敝开标记,随机堆放。每个小区中间置一黑斑病病薯,两个月后调查其黑斑病的自然发病率。

1.6 调查与分析。于12月25日分别调查各小区黑斑病的发病个数,如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在所选品种中,平均发病率为4.51,表明所选的品种A、B、C、D、E、F、G、H、K、L为抗性或中抗黑斑病品种,而I、J、M为感性品种。

2. 2011-2013年连续三年8个紫红薯品种在贮藏期对黑斑病的抗性试验

2.1试验目的。在2010年的贮藏期试验中得出由日本川山紫、日本紫薯王、群紫1号、济薯18号、广紫薯1号、烟紫薯1号、宁紫薯1号、浙紫1号等品种抗性较好,应做为供选品种,本次试验在于筛选出一个比较稳定、性能较好的品种。

2.2试验时间。2011年10月25日—2013年12月25日。

2.3试验地点。2011年在内乡县王店镇宋沟村、2012年在赵店乡黄营村、2013年大桥乡大桥村。

2.4试验材料

A、日本川山紫 B、日本紫薯王 C、群紫1号 D、济薯18号 E、广紫薯1号 F、烟紫薯1号 G、宁紫薯1号 H、浙紫1号

2.5试验设计与方法。2011年试验在王店镇宋沟村大屋窖内、2012年在赵店乡黄营村大屋窖内、2013年在大桥乡大桥村大屋窖内。各品种收获后经仔细筛选,选出健康无糠心、无烂块、无伤口的薯块各300个,设置每100个为一个小区,三个重复,分别撇开标记,随机堆放,每个小区分别放置一个黑斑病病薯。两个月后调查其黑斑病的自然发病率。

2.6 调查与分析。于每年12月25日分别调查各小区黑斑病的发病个数,如表2、表3和表4

表2:2011年各小区黑斑病的发病个数

由表2可以看出,在所选品种中,B平均发病率显著低于其它几个供试品种

表3:2012年各小区黑斑病的发病个数

由表3可以看出,在所选品种中,B平均发病率显著低于其它几个供试品种。

表4:2013年各小区黑斑病的发病个数

由表4可以看出,在所选品种中,B平均发病率显著低于其它几个供试品种。

3.结论

通过连续四年来不同紫红薯品种在贮藏期对黑斑病的抗性试验的比较结果来看,B即日本紫薯王的平均发病率显著低于其它几个供试品种,为高抗黑斑病的首选品种,有效地解决了紫红薯不耐贮藏的问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