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新课改

作者: 高雪飞

摘要:新课改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新课改,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新课改;轻松愉悦;学习主人;课堂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011-001

课改是一项特殊而又艰巨的任务,关系到从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彻底改革。《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线教师,我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理念,并在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新课改。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一言堂,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老师唱独角戏,学生一味地听,对教师是绝对的服从。这样学生的大脑就如同上了枷锁,学习的知识很死,创新无从谈起。

真正的让新课改走进语文课堂,就必须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没有压力、不受局限的课堂教学中,自由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讲朱自清的《春》时,先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田地去踏青,美丽的景色使学生个个心情舒畅,精神抖擞。回到课堂,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想,回答“春天是什么?”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把所感悟到的春天展现在语文课堂中。然后,我们开始学习朱自清的《春》,同学们都觉得课文写得实在精彩,这堂课收到了特别好的效果。

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下,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能力立意,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叶圣陶先生曾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追求的不仅是“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这里的“渔”便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各种能力了,这比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学习语文,强调的是让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成为主动的求知者。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际上是交给学生一把金钥匙,让学生自己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自学中遇到困难时,教给学生获取知识途径的方法,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在设计教学时,不能仅仅从教师角度、教材角度去考虑,而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坚持“以学施教”,教师要走出传统的“主角”地位,把讲台变成学生展示风采的舞台,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我在《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小组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启发引导,与学生互动。然后各小组选出代表到讲台上进行展示。这样,不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总结归纳能力,顺利掌握消息的要素和特点,并初步理解了课文的主题,而且在教学中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新课改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新课改,让讲台成为学生展示风采的舞台,成绩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在努力中体验快乐,在成就感中享受幸福和快乐,是人生永恒的主旋律,愿这个主旋律伴随学生美好的人生,这应该是新课改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