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艺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顾婷婷

纸艺教学的探索与实践0

摘要:自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在美术课新课标教材的教学中,我最大的体会是:在教学实践中只有对教材作出适当的修正,特别是对每个课题教学的挖掘与开发,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教材的极限作用。

关键词:专题教学;拓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039-002

在对高二年级分科教学的实践中,我对纸艺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在教学内容中大胆地进行了纸艺的自编、自画、自制,甚至在课堂教学中自编了更多的相关内容,得到同行的指导,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教学实践。

一、纸艺教学的实施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课程必须包括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四大要素。”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认识到“课堂组织形式、教学目标、教学流程、纸艺的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方法”这些教学环节尤其重要。

纸艺教学富于趣味性和知识性,对于开发儿童共同体智力、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独特的优势,突出“设疑,导学,实践,评价”,是纸艺教学的成功诀窍。

(一)教学组织形式

新课程美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打破了单一的形式结构,出现了作坊式、圆形式、马蹄式、月牙式、灵活式等各种各样的形式结构。组织形式是实施教学时必须选择的,由于纸艺中包括的内容较多,所以需要的教学和作业时间相对来说也较长。其中选取了剪纸和折纸为重点进行教学。经过摸索,我发现了一些较易实行的组织形式:1.连堂课教学;2.单元教学;3.兴趣小组创作。

(二)教学流程

1.素材准备与讨论

素材准备多是课前行为。可以要求学生采集包括主题和与之有关的所有素材,包括纸张、剪刀、刻刀、铅笔、橡皮、图片等。

讨论是课中活动。课堂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和研究,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剪纸和折纸的技巧和方法,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不同的图案,运用多中方法和技巧,尝试从平面效果到立体效果的转变。

2.理解与认识

介绍民间工艺剪纸工艺、折纸艺术的历史与特点,让大家能够很好的认识到民族工艺文化,呼吁大家保护我们的民间工艺文化。通过对江苏地区民间工艺文化的了解,提高对如何鉴赏一幅优秀的纸艺作品标准的认识。

3.创作与指导

纸艺的创作过程包括起稿、剪与刻、揭离、粘贴、成品修改。剪纸的表现方法很多,重点归纳为单色和彩色两种。折纸常见的两种方法是重叠收纸和左右收纸。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开始时感觉有些生疏,教师在指导学生制作时,可通过现场“示范法”,并配合“讲解法”,逐步使学生掌握制作的规律和方法,便于学生直观学习,增强信心。

4.展示与交流

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时可根据每一幅创作,就纸艺的创作以表现效果技巧做一个总体回顾,此时的讲解与欣赏对于学生来说更有针对性。展览的形式可以因地制宜,关键是能将学生的完整作品拿出来,发现有个性的创作,并起到继续学习的引领作用。

二、纸艺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注重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变换不同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纯欣赏教学至手工制作再到多媒体的电脑绘画设计,学生都表现出了不同的学习热情,也反映出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形式和学习内容,学生是喜欢的。通过比较,发现学生对纸雕——卡通人物课尤为喜爱。

(一)纸艺教学课题的选择应突出生活化

在确定纸艺的表现内容时,应尽可能选择学生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的课题。同时,在每次练习时,至少提供不少于两至三个可供选择的主题,并在难度上保持一定的层次感,有意识地安排主题表现,这样使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

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又能接受的内容,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如我在这学期上的《纸雕——卡通人物》,不仅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装饰性,而且是较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学生对卡通都非常熟悉喜欢,我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投入到课堂氛围中来,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大大增强。教学效果也就更好,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二)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在讲课中我进行直观课件演示,如人物脸型、发型、五官造型的搭配,由于课前我作了充分的准备,边讲边展示范作或演示制作方法,得心应手,有条不紊,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不懂的地方让学生及时提出,我给予帮助、指导。让学生有较充裕的制作时间,因此每位学生都能当堂完成作品,符合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以学生为本,突出个性特点

美术创作尤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觉,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

纸艺是一个专题教学,可是涉及的内容涵盖面相当广泛,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全方位的素质考验。

纸艺课上我始终把创新精神放在第一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无论从人物角色的选择和造型的设计方面都很有自己的思想,设计形式也很现代,学生作品各具特色。最后作品一一展示后,引得学生一片啧啧称赞。学生们一个个喜形于色,兴趣盎然,个个跃跃欲试。

兴趣、信心、细心、耐力、毅力……都属于非智力因素,也是学好纸艺课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课堂中,学生要完成一件精美的工艺作品,离不开上面这些非智力因素。我把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训练,贯彻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做到“润物细无声”。在关键时刻,画龙点睛地点拨一句,会有很好的效果。如个别学生遇到制作的难题,正束手无策,开始感到“我不行”时,及时来到他的身边,鼓励一下,一方面帮他出个好点子,让难题迎刃而解,另一方面又鼓励他别泄气。不断提醒学生要灵活搭配,制作时要全神贯注,课堂保持安静,保持课堂的整洁、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好习惯、益终身”,教师应全面关心孩子们的成长。

作为教师我必须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跟上时代的节拍。才符合现代教学要求。从《纸雕——卡通人物》这一课例中,我看到,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引导,使学生学会了在思考中变通,他们克服了创作中眼高手低的心理障碍,做到了手工课教学中在形式上求异,内容上求异及材料制作上求异,在创造性思维的变通求异中了解了美术学习的重要性。只要我不断努力,不断探索,纸艺同样也能上的很精彩。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