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成品加工构建小学信息技术新课堂
作者: 钟珍摘要:传统的操作怎么让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焕发新的生命活力呢?笔者认为半成品加工可以改变这一切。半成品是仍需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这里的进一步加工应该是学生进行的加工,半成品则是教师或者师生共同完成的中间产品。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使之成为成品以至精品。在加工“半成品”成为“成品”的过程中开展教与学,从而体现出信息技术课堂的功能与意义。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新课堂;半成品加工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051-001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属于技能课程,它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课程的核心目标。在新课改精神的影响下,传统的上课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要原因是学生完全受制教师的示范操作控制,教师怎么操作,学生跟着怎么操作,这样使得学生都不愿意动脑筋,机械似的操作,让课堂索然无味。传统的操作怎么让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焕发新的生命活力呢?笔者认为半成品加工可以改变这一切。
一、锦上“添花”,让想象插上翅膀
半成品加工的主要作用在于课堂教学的演示,配合讲解基本的方法与过程,突出教学的重点。当然,也可以供学生进行上手练习,体验技术与过程、方法的高度结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使用计算机来探究问题、掌握知识。在教师提供的半成品范作的基础上,学生根据教师的任务要求,围绕主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添加”来丰富作品的内容。
案例1: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上册十四课《复制与粘贴》,授课老师将画好的一只蝴蝶展示给大家,提问一:如何将一只蝴蝶变成群蝶飞舞呢?学生讨论,然后看书自学寻找答案,接着尝试操作,很快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问二:蝴蝶一般喜欢在哪里嬉戏呢?学生思考,答案很多,草丛,天空,公园……顺势导出第二个拓展性任务:你能给蝴蝶创作一个玩耍的环境吗?学生都跃跃欲试,要给蝴蝶添加一个美美的背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作,教师根据巡视结果,选择不同创意的学生作品展示。
二、“补位填充”,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力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教师讲解理论和演示技术并行造成时间过长,使得学生自主练习不足,理论与技术的掌握都不理想。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呢?“半成品加工”策略提供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作品,对教学的内容这部分“留白”,只针对这部分进行讲解和实践,也可以理解为是对信息技术教学成果(成品)的一种技术“留白”,补充这些留白就是进行“再加工”,在形成“成品”中开展教与学,以加强问题的解决。
案例2:有一节吴江区级示范课,沈峥嵘老师执教的《用powerpoint制作连环画》,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插入图片和文字。教师先导人一个不完整的寓言故事让学生欣赏,提问学生:这个作品有什么问题?学生看一眼就能知道作品的症结所在。在沈老师的鼓励和现场示范下,学生纷纷给幻灯片中配上对话或者插入图片。对话的内容都是由学生自己根据教师提供的故事主题自由想象,配以台词。半成品成了成品,一幅幅连环画呼之欲出,学生看到自己独立完成的作品,欣喜不已。这样的半成品既保证了学生创作的时间,还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用能生巧,提高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技能训练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用”能生巧。如何“用半成品加工”来帮助学生提高操作能力,帮助教师轻松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呢?学生针对“半成品”技术“留白”进行补充,掌握技术要点,教师利用半成品范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日常学习生活的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和美化。
案例3: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下册第五课《制作课程表》,授课教师首先导入一张课程表范例。提问学生这张课程表美观吗?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字体,表格格式等方面还可以进一步美化。那如何美化呢?根据你们自己班级的课程表,进行修改和美化。学生操作的第一步是改课程内容,第二步是添加“午休”一行,第三步开始修饰字体,最后将整张表格的格式进行修饰。学生纷纷开动脑筋,创作与众不同的课程表,有的进行了底纹添加,有的加上了艺术字,有的对表格的外框线进行了修饰。原本一张普通的课程表,经过学生的修饰和美化,变成了一张精致的成品课程表。
试想,教师在课堂的开始环节直接展示第二张成品表格,告诉同学们今天的任务就是做这么一张表格。从表格的插入到表格内文字的输入以及边框的修改等等在一堂课内要求独立完成。学生都恨不得老师你就别演示操作方法,甚至希望你连必要的讲解时间都省略掉,学生都想节省时间直接“上阵”操作了。但是由于教师不进行部分示范操作,学生是很难保质保量的完成今天的课堂任务。这时引入第一张半成品的“课程表”是很必要的,它为教与学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学生不会因为某些技术环节没有掌握,而浪费大量课堂时间,使得后继练习无法完成;老师也不会因为学生的进程而影响教学任务,既保证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也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
半成品加工的教学手段成为信息技术有效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信息技术课堂本身教学时间就不是很多,一星期每个班都只有一节课,所以必须在最小的单位时间内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种“半成品加工”策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优势,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体会到信息需求的内涵和技术操作的要点,提高课堂讲授、概念理解和实践练习的效率,优化了学习情境与训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