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陶”为根 教人礼仪
作者: 杜月花摘要:陶行知先生注重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把生活与教育辩证地联系起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六大解放”等教育思想,对幼儿园的文明礼仪教育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和很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礼仪教育;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0113-001
陶行知曾说过:“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否则就会事倍功半。”说明幼儿期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发现幼儿文明礼仪存在问题。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大环境中不文明行为对幼儿的礼仪行为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视不够和教育方法的不当造成的。
很多幼儿园也认识到这一点,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因此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做合一”,讲求方法,让礼仪教育潜移默化。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我们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
1.悬挂、张贴文明礼仪格言和图片。例如在幼儿园门口张贴幼儿与教师相互问好的图片,提醒幼儿来园要主动向老师问好的礼仪。
2.开辟礼仪宣传专栏。请家长与幼儿共同阅读,了解古代和现代礼仪知识。
3.活动室开设礼仪角。设立“礼仪宝宝”评比栏,每周评选礼仪好宝宝。在区域角投放礼仪故事书籍,供幼儿学习。
二、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渗透礼仪教育
1.抓晨间接待。设“晨间礼仪岗”,每天早上由值日老师带领两位小朋友“站岗”,向来园的小朋友、家长鞠躬问好。
2.抓早操、盥洗。例如升旗时要行注目礼,立正站好,直到音乐结束;早操时眼睛要看老师等。
3.抓午餐、午睡。例如午餐前要保持安静,愿意帮助老师,喜欢做值日生;对老师的劳动要表示感谢。
4.利用餐前、晨谈等时间,开展礼仪实践训练课。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情境表演,可以是规范练习。
三、在课程中渗透礼仪教育
1.每周一课一练。根据各年龄段特点确定幼儿礼仪教育目标和月重点,开设每周一课礼仪活动;比如就餐礼仪,可在餐前进行礼仪练习——“谢谢老师,大家请用”,让幼儿懂得并尊重保育员的劳动,对保育员的劳动表示感谢。
2.礼仪教育内容渗透到各领域活动中。在中班语言活动《别说我小》这个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提问:你会自己做什么?会帮大人做什么事情?等来引导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还要帮助大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礼仪。
3.节日的渗透教育。利用“教师节”、“重阳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等传统节日,让幼儿学会和懂得关爱、孝敬和感恩。例如中秋节,我们会给幼儿讲中秋节的由来、中秋的习俗等,并开展中秋月饼品尝会,让幼儿一起分享,感受分享的快乐。
四、采用多种礼仪教学形式
幼儿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项长期的反复性的工作。应考虑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可接受性,充分发掘潜在的教育因素。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加深幼儿的认识。
1.游戏儿歌法:儿歌是小朋友容易理解和掌握的,而游戏又是幼儿喜欢的活动。通过儿歌的形式,培养幼儿礼仪交往,使孩子们达到行为上的认同。例如小班儿歌《轻轻》:“走路轻,说话轻,放下东西也要轻,不要老师提醒我,自己会留心。”儿歌琅琅上口,配上简单的动作,幼儿容易接受。
2.故事启迪法:幼儿喜欢听故事,我们可以选择典型的礼仪故事,让幼儿在故事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故事中的教育内容。如活动《金色的房子》。讲一个小姑娘的房子很漂亮,小羊、小狗等很想去她房子里玩,但是小姑娘不乐意。最后,小姑娘一个朋友也没有,很寂寞。以此来教育小朋友懂得分享,请大家分享是一种快乐。
3.示范演示法:根据礼仪训练的内容要求,教师用直观、形象、标准的示范,帮助和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方法。例如咳嗽要背朝别人,用纸巾蒙住嘴巴。教师直观地示范,加上幼儿的练习,就自然能掌握咳嗽的方法了。
4.情景表演法:为幼儿创设主题情景,让幼儿通过隋景演练,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这是对礼仪教育内容的复习、运用和巩固。例如我们在开展语言活动《金色的房子》后,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情景表演,让幼儿巩固理解。
五、建立个案,个别教育
1.为每个孩子建立个人档案。每个月对其礼仪行为进行有重点的评估。每学期进行全面评估,并及时调整教育方案。
2.个别幼儿进行个案追踪,早发现,早纠正。例如幼儿园小班的一个小朋友,上幼儿园之前与别的孩子接触,由于家长的宠爱,养成任性的习惯,一不高兴就打人。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首先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家长的教育方式。然后制定一系列教育措施,对幼儿有计划地实施个别教育,并跟踪记录,及时调整。
六、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而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对幼儿的影响更直接,更快些。因此,要培养幼儿的礼仪,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使礼仪教育连贯起来,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1.教师要向家长介绍一些如何培养幼儿文明礼仪行为的知识,以及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发放礼仪资料,请家长认真学习《幼儿礼仪内容与要求》,了解和掌握与幼儿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2.另一方面还可以推荐家长订阅一些家庭教育杂志,学习别人教育孩子的先进经验。家长要多带幼儿走向社会,进行实践练习。可以带幼儿到超市购物,还可以带幼儿乘坐公共汽车,对幼儿进行有效的礼仪引导,强化幼儿的礼仪行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使“教”的过程变成“学”的过程,要努力做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使幼儿得到生动、主动的发展,有机的渗透礼仪教育。礼仪行为习惯要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因此,我们就应该针对幼儿的心理,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让幼儿在游戏中锤炼,在活动中矫正,在实践中巩固文明礼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