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基础强化班双重导师负责制的“学困生”学习帮扶机制构建的思考
作者: 权璐摘要:构建基于基础强化班双重导师负责制的学困生帮扶机制,是学校学风建设工作的有力补充,是提高学校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高等学校出现学困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时对基于基础强化班双重导师负责制的学困生帮扶机制展开思考,旨在帮助学困生提高成绩,为构建“高素质公民和未来开拓者”的人才培养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学困生;基础强化班;导师;帮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155-002
“学困生”是在每一所高等学校里都会或多或少存在的一个群体,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因为其学习积极主动性较差,导致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出现多门课程挂科现象,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面临延长学习年限甚至不能依照学校规定正常毕业的学习困难群体。为了帮助这一批学生重拾对学习的渴望和热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与挫折,树立合理的学习目标,顺利完成学业,高校构建“学困生”学习帮扶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为此,学院构建了“从专业归属教育出发,以课堂教学吸引为核心,以课外创新创业教育为拓展,以班级年级氛围营造为外延,以学困生帮扶为补充”的五位一体学风建设体系。其中,在学困生帮扶环节中,学院自2013年5月,独具匠心的开设基础强化班,现已初见成效。结合学校及学院实际状况,进一步开展一系列的学风建设工作,如“院士进课堂”、“趣味化学竞赛”、“材料科学图片大赛”、“易拉罐DIY”大赛等。
一、全面分析“学困生”学习成绩较差的主要原因
各年级辅导员于每学期开学初通过教务处网站进行年级目前仍不及格学分人数统计后,将不及格学分总数累计大于14个的学生列为学院主要帮扶对象,并通过平时了解、观察、谈话等方式,分析部分学生学习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院生源来源较广,质量不一,从2015年学院大二年级学困生情况分析可知,来自湖南、江西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学生所欠学分较多;(2)低年级学生调剂生偏多,专业认同感不强,对未来一片迷茫;(3)自我管理意识薄弱,自控力较低,抵御外界干扰能力较弱。少数学生沉迷于小说、电子游戏,无法自拔,导致多数课程未能通过考试;(4)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平心静气,学习效率低下,课堂时间无法牢牢把握,课下未能及时复习巩固,疑难问题积少成多,与任课老师接触较少,甚至没有交流;(5)学生心理素质较差,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与学校竞争中,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自暴自弃。部分学生恋爱观尚不成熟,将过多精力放在感情投入上,或因失恋导致情绪受损,长时间无法专心学习;(6)学生工作与学习本末倒置,不能正确处理学生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时间分配不合理,无法平衡后将学习置之不理;(7)学院大部分学生为家庭困难学生,部分学生为了减轻家中负担,在校内外兼职挣钱,影响学习。
二、基于基础强化班双重导师负责制的“学困生”学习帮扶机制的构建
1.基础强化班简介
学院基础强化班属于非自然班,由所欠学分大于14的大一年级和大二年级学生共同组成。在学院的指导下,由辅导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各年级中心组学习部及毕业班学风督导组人员具体负责由《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基础强化班管理办法》中所涉及的考勤、监督及其它相关工作。基础强化班实行学期制管理,期末成绩合格后将不再编入强化班学习,成员名单以近期期末成绩为准。
学院基础强化班自去年起聘请了获得全国高等数学竞赛二等奖的12级优秀本科生担任班主任,以伙伴似教育管理模式拉近与学困生学习和心理上的双重距离;每学期定期对学困生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的系列团辅活动,减轻学困生心理上的负担,放松心情,以更加饱满的热情重新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中去;以学校及学院表彰大会为契机,组织学困生现场聆听“园丁励志奖学金”获得者逆袭的故事,以此激励他们对待学习有更强的信心,更加坚毅的精神。
2.基于双重导师负责制的基础强化班简介
在成立基础强化班的基础上,完善现有基础强化班工作模式,由学院低年级(一、二年级为主)培优班学生及普通班成绩优异的学生共同组成“学霸帮扶团”,并任命获得全国高等数学竞赛一等奖的13级优秀学生担任团长,聘任“学霸帮扶团”全体成员为基础强化班班级导师,并在帮扶团队中加入班主任等专业教师的指导,力求在管理模式中形成规范的长效机制,帮助学困生脱离学困局面,努力实现学困生转化。
依据各年级辅导员从教务处网站统计的数据,将大一年级高数挂科、绩点较低的学生及大二年级不及格学分总数累计达14个以上的学生编入基础强化班,综合学生绩点、不及格学分累计总数等情况进行合理分组,预计5-6人一组,每个小组配有学院“学霸帮扶团”中的两位不同专业的班级导师,每两个小组安排一位学院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即形成“学院专业老师——基础强化班班级导师——学困生”三级管理帮扶模式。
3.基础强化班双重导师负责制下的“学困生”学习帮扶活动的开展
(1)组织基础强化班学生定点自习面对面帮扶。每学期开学初学院确定学困生名单,统一编人基础强化班,向学校申请专用晚自习教室,经批准后组织全体学困生参加基础强化班开班动员仪式,对其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帮助其改变现有学习方式方法,增强其学习信心,提供其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学院规定每周日至周四晚6点45分至9点30分于规定晚自习教室集体自习,并安排对应的班级导师或专业老师值班答疑。
(2)成立线上交流平台点对面帮扶。成立“学霸去哪儿”网络QQ交流群,群内成员包含辅导员、专业老师、基础强化班学员、学霸帮扶团成员。规定群内仅限讨论与学习相关内容。除书本习题外,学术和技术上的问题均可一起研讨解决。另外,群内还开设线上相约自习活动,除基础强化班定点自习时间外,鼓励学困生线上约定一起上自习。
(3)小组式导师管理制点对线重点帮扶。由基础强化班班级导师和学困生组成的学习小组自行开展线上线下交流学习活动。针对每个小组的学困生量身定制学期个人学习计划,并做好过程控制及定期考评工作。在学习之余,开展系列课余活动,注重心理疏导,通过团辅、素质拓展等活动,帮助学困生减轻心理负担,更加轻松愉快的投身学习之中。
(4)专业老师开放日点对点帮扶。根据学困生自身需求,班主任统筹考虑学困生现状及任课老师、辅导员的意见,向院系提出建议,实现专业老师与学困生对接。
设立专业老师开放日,确定每月某日为学院专业老师对学困生全面开放日。开放日当天学生可自行到专业老师办公室请老师答疑,或与专业老师交流专业前景、未来发展方向、专业领域前沿知识等,参观专业老师负责的相关实验室,以此来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对专业的了解与认同。
4.基础强化班双重导师负责制下的“学困生”学习帮扶活动的总结与考核
(1)定期召开班会,及时总结。针对基础强化班全体学生每两周召开一次班会,在各小组班级导师和专业老师的协助、监督下,总结上两周学习成果,并讨论制定下两周学习计划。
(2)学期结束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每学期开学初依据上学期学生成绩及进步幅度,在基础强化班各小组中评选出“学期最佳学员”、“学期优秀导师”、“学期优秀学习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宣传鼓励。
5.基础强化班双重导师负责制下的“学困生”学习帮扶活动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
帮扶活动旨在改善学院低年级‘学困生”学习现状,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实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愿景。目前活动开展初见成效,但也遇到—些困难,仍有待不断探索、沟通、改进。一是少数基础强化班班级导师积极性不高,不能给学困生提供尽心尽责尽职尽力的指导和帮助;二是部分基础强化班学生声称一周部分晚自习时间与选修课、名家讲坛、上机实验、社团活动、组织例会等时间冲突,造成一些学生一周近一半晚自习时间请假,此现象以大一年级尤为严重;三是个别学困生不服从学院安排,排斥集体自习,习惯于独立自习,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四是需要专业教师具有更多的奉献精神与奉献意识,在教学和科研这两项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协调时间,配合辅导员投身到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为学生的发展成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