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中提升学生参与程度的案例分析
作者: 钱荣根摘要:在高中物理课堂中,通过吸引式的引入、开放式的问题、个人化的内容、实践性的活动、激励性的反馈等策略,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实现课堂的有效互动。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互动;参与程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9-015-001
参与,是指学生们积极投入并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的程度。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是课堂互动是否有效的关键,而学习的参与程度主要取决于学习动机水平。研究表明,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比那些仅仅是由外部动机驱动的学生能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激发好奇心、提供适度的挑战、让学生获得控制感等,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内部动机。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以教学实践为切入点,阐述高中物理课堂互动中如何提高学生参与程度的策略及案例。
一、吸引式的引入
学生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入课题可利用好奇心和新颖性的作用,将教学的内容、学生的背景知识与兴趣联系在一起。通过创设具有“吸引力”的情境激发学生内心的这种需要,使学生为了满足这种需要而产生学习的动机,成为互动探究的内驱力。高中物理的课题引入常用实验、事例、提问等来创设情景。
教学片段1:《自由落体运动》
师: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落体运动,下落快慢情况如何?
生:重的下落快。
师:按照这位同学的想法,下落快慢与重量有关,那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质量大的下落快,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它们的下落快慢应该一样?
(演示实验1:将形状大小相同的金属片与塑料片,将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生:一样快。
(演示实验2:取两张完全相同的纸片,将其中一张卷成纸团,将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生:纸团下落快。
以上教学中,教师关注了学生背景知识中已有的“前概念”,然后通过实验创设情境,既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又制造了学生在认知上的强烈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当前的学习中。
二、开放式的问题
所谓开放式问题,是可接受有多种不同答案的问题,如“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而封闭式问题往往方向明确、答案较单一,如“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与动摩擦因数有何关系”?开放式问题由于有多种答案可以被接受,因此学生回答开放式的问题无需因冒险或尴尬而顾虑。
教学片段2:《单摆》
师:请大家思考单摆的周期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下面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说明你的理由。
生1: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回到平衡位置的时间也就越长。
生2:我认为和摆线的长度有关,摆线长的振动得比较慢,摆线越长周期越长。
生3:根据我们学过的弹簧振子的简谐运动的周期跟质量有关。我认为单摆周期跟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难改变,摆动得慢,周期大。
生4:我认为单摆周期与摆角有关。摆角越大,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越大,回到平衡位置的时间也就越长。
生5:……
以上教学中,学生的回答对于教学价值来说无所谓对错,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每个人的回答都是成功的。
三、实践性的活动
这里所指的实践性的活动不是综合实践活动,而是指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验与探究的各种教学活动。课堂中实践性的活动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学习方式。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本身存在着大量可供学生操作体验的资源。高中物理实践性活动按功能可将其分为体验型与探究型两大类。按实践主体又可以分为:个人实践型,如手在桌面上推感受滑动摩擦力;两人合作型,如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知识测反应速度;小组实验型,如物理学科中存在的大量实验都需要学生分工合作完成;多人游戏型,如为了让学生体验感悟机械波,课堂上让部分身高相近的学生紧挨着到教室前面,手肩互搭,然后让排头的一名同学蹲下、站起,做上下振动,由于联带关系,“人浪”就展现于学生眼前。实践性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还能为理论知识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它是一种能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程度的方式。
四、激励性的反馈
反馈是指学习者接收到的关于他们的思维、言语和实践的精确性和适当性的评价。从认知的角度看,学习者需要反馈来确定他们所建构的知识在何种程度上是有效的;从动机的角度看,客观的反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来讲,教师在课堂互动中可以通过言语或肢体语言传达反馈信息,言语或肢体语言是否合理决定了反馈是增强还是削弱学生学习的动机。要使反馈具有激励作用,教师在进行反馈时应做到:反馈要及时、评价要有据、情感要积极。教学片段3:《万有引力》习题教学
师:比较同步卫星与赤道表面上的物体的线速度大小?
生:根据GmM/r2=mv2/r得v=根号GM/r,可知同步卫星轨道半径大线速度小。
方式一
师:错了。它们两者都是圆周运动且角速度相等,根据v=ω·r,可知同步卫星线速度大。
方式二
师:你已经知道它们两者都是圆周运动,所以都需要向心力。它们受力如何,谁提供了向心力?
生:同步卫星只受引力,是引力提供向心力。
师:赤道上的物体呢?
生:受到引力,哦,还有地面的支持力,向心力应该是引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的。
师:所以你刚才的依据是错误的,但它们都遵循圆周运动公式v=ω·r,可知同步卫星轨道半径大,线速度大。
上述两种反馈方式中,第一种教师反馈是及时的,但并未阐明学生错误的原因,学生容易产生被否定后的挫败感,这样的反馈会削弱学习的动机。而第二种方式教师反馈及时,并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所在,最后正确的解法与依据,这种方式比第一种更积极,学生在“错误”中也能有所体验到获得知识的成就感。
在课堂互动中,激励性的反馈能营造出民主、平等、安全的课堂氛围,学生就会在表现欲的驱使下积极、主动的思考发言。反之,如果某个学因贸然提出个人的、有创造性的想法而受到否定或批评,则他就会感到不安,就很可能不愿意有第二次冒险。
总之,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已有资源,抓住高中生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去增强学生的内部动机,有了较强的学习动机,学生必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