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一池涌动的活水
作者: 周静妹摘要:学生是活化的教育资源,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个体,像一条山涧自由流淌的小溪。教师应该做到广度开发,经验宜显不宜隐;精度分流,疑惑宜解不宜结;多向度转换,错误宜疏不宜堵。
关键词:广度开发;精度分流;多向度转换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9-082-001
卡尔·罗杰斯说:“一个人是一条流程,而不是一团固体材料,是不断变化着的一组巨大的潜能,而不是一群固体的特征。”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不是书本的奴隶,不是教师的“应声虫”,而是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由此,我们明白了:学生是活化的教育资源,每一个孩子,就像一条山涧自由流淌着的小溪,唱着四季的歌,一路收集着野花的芳香,青草的气息,快乐地奔向大海。我们教师应该做的,更多的是做好引渠、分流、疏通和挖掘等工作,使之流得更欢、流得更远……
一、广度开发,经验宜显不宜隐
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积极开发利用。教师倘若能做好引渠工作,使学生这一池活水源源流淌,课堂将充满灵动。请看一教学片段,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台湾的蝴蝶谷》中的第一段内容是这样的: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这一段用一句话简单的点明了台湾的地理环境和蝴蝶生长的关系。我让学生读读课文,然后挂出地图。)
生:我找到了!台湾的形状像一个山芋!
师:你的眼睛可真尖!
生:我觉得更像一片树叶!
师: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生:我发现台湾在南方。
师:你怎么知道的?(我还没介绍呢!)
生我们数学课上学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所以我看出来了,它在我国的南方。(原来如此,我从没过问数学课的内容。)
生:老师,我们江苏已经属于南方了,它还在我们的南面,我想那儿肯定比我们这儿还要暖和。
师:你真会观察,真会思考!
生:老师,我也观察到了,台湾的周围都是蓝色的海洋,它靠近水源,我想那儿水源肯定很充足。(发言更精彩了。)
师:是的,都被你们说中了,既然那里气候温暖,水源充足……
学生(抢着说):所以那里花草肯定很茂盛,就适合蝴蝶的生长。
我笑而无言。
从这一片段中,我们充分感受到:学生的经验是一种丰富的资源。难怪有人说:“教学最大的浪费是将学生的经验排除在外”!池里原本就有水,只需引出就行了。
二、精度分流,疑惑宜解不宜结
很多老师上课时都会让学生质疑,孩子们的问题也总是出奇的多。但是老师们对于这些“怪里怪气”的问题又利用了多少呢?面对孩子的疑惑,聪明的教师会巧妙分流,好好梳理一下的话,你会发现很多问题都是可以为教学所利用的。
在上《梅兰芳学艺》一课时我就大胆地让学生质疑。由于课前充分地预设了孩子们可能提出的问题和相对的策略,课上我对孩子们的问题显得从容不迫,一一利用,推进教学,看两个小片段:
片段一:
生:老师,我不懂什么叫“料子”。
师(指指自己的衣服):这就是料子。这种料子适合做什么?
生:做衣服。
师:是的,它适合做外套。(指毛衣)那么,这种料子适合做什么?
生:做衣服。
师(指生的红领巾):这种料子适合做毛衣吗?
生(笑):不能,它只能做红领巾。
师:是的,我们人就和料子一样,有的适合做教师,有的适合做演员。梅兰芳的师傅说梅兰芳适合做唱戏的料子吗?
生:师傅认为不适合。
师:是的,那么梅兰芳心里会怎么想呢?
生:很难过。很伤心……(朗读第一段)
片段二:
生:什么叫“拜师学艺”?
(叫一生上台表演)
生:师傅,请收下我这个徒弟吧!
师:(抬起生的下巴,看了一会,摇摇头)你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你回去吧。(生下去)
师(问其他孩子):懂什么叫拜师学艺了吗?
生:懂了。
(师对表演的孩子):你心里听了怎样?
生:不开心。
师:对,失望啊!好了,你回去吧。
生:不,我不回去。
师(惊讶状):怎么不回去呢?
生(坚定地):我一定要学唱戏。
师:有志气!
从以上片段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提问其实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就看你老师怎么利用它。当问题出现时,老师不应回避,而是机智地将它转化,自然地推动教学的进程,让看似随意的教学无痕地指向教学目标。
三、多向度转换,错误宜疏不宜堵
有人说:“课堂就是允许小学生出错的地方。”可我们的老师总是怕学生出现错误,总认为出现错误就代表课堂失败,期望着一帆风顺。这让我想起一位老师上的课,因为有专家来听课,这位教师准备得十分充分,课上得行云流水,应答自如,时间也恰恰正好,准时下课,满心欢喜。然而专家却问:所有的都会了,不会的什么时候教?是呀,顺利的课就一定是好课吗?
案例:《草原的早晨》
老师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一位学生把“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读成了“一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
师:他刚才哪里读错了?
生:他把“一群群羊儿”读成“一群羊儿”了。
师:这两个词意思一样吗?
生:意思不同。“一群群羊儿”是说羊儿有很多很多群,数也数不清,“一群羊儿”是说羊儿只有一群,数量上要比一群群羊儿少很多。
师:观察课文插图,站在哪儿看羊群?
生:站在远处看羊群。
师:站在远处看白白的羊群,所以这些羊群像什么?
生: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
该课例中教师的可贵之处,在于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使其转化生成正确的认识,体现良好的、动态的生成教学。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智慧的老师是不会在意孩子们的错误的,因为他懂得,简单的堵塞看似暂时解决了,但不是长久之计,只有疏导才能使水流得更远。
特级教师高万同曾说过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挫折是上课的财富,是动态的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