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村普及学前教育的模式

作者: 李文权

摘要:贵州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面临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制约。普及的模式主要有流动教育点、幼儿游戏班、学前班。农村普及学前教育时有大量资源可以挖掘。

关键词:普及;学前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9-097-001

一、贵州农村普及学前教育面临的困难

在国家和政府的倡导下,学前教育在我国迎来较大发展。贵州的学前教育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城市幼儿园数量明显增加,办学形式多样。甚至各乡镇也办起了一所公办幼儿园。但贵州广大农村中幼儿接受科学教育的比例还很低,这极大地制约了学前教育在贵州的普及。农村普及学前教育还面临许多困难。

首先,贵州的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由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贵州经济长期不发达。即便现在各县、乡政府重视学前教育,也没有经济实力在各村、小组都修建标准的幼儿园,添置各种幼教设施,招聘大量幼儿教师。现状只能保障一个乡镇有一所公立幼儿园,同时积极扶持各地开设民办幼儿园,以补充公办幼儿园的不足。

其次,交通不便制约了幼儿园的服务范围。贵州多山,素有“地无三尺平”之称,在农村更为典型,可以说到处都是山。山区虽有一些公路,但公路覆盖的范围还很有限。而且山区的公路也多是简易公路,接送小孩的多是老人和妇女,他们难以驾驭交通工具。因此,山区主要是崎岖的山路,上坡下坎,十分不便。平原地区交通方便,一个幼儿园很容易覆盖方圆五六公里的地区,而山区幼儿园只能覆盖半径一二公里的范围。

第三,山区家长的素质偏低。山区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尤其是年轻父母外出打工,留在山区的老、弱、病、残、妇成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家长和监护人一方面不重视幼儿教育,常常认为自己小时候没有进过幼儿园,也没有出现什么明显的问题;另一方面,家长们的素质对教育部门的教育指导、组建互助小组形成巨大挑战。

二、贵州农村普及学前教育的可行模式

根据贵州农村山区的经济、地理交通和住户的分散情况,寻找适合当地学前教育发展的模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换句话说,贵州学前教育的普及看农村。对贵州农村学前教育的各种可行模式进行分析,有助于各村、小组找到适合自己地区的模式,推动学前教育在当地的发展。

(一)单人流动教育点

单人流动教育点是一个幼儿教师巡回到各教育点实施学前教育的模式。一个教师能解决几个教育点的师资问题,对人力资源的节省十分显著。这种教师一般都是公立学校派出,或者是正规编制的教师,受过系统的学前教育训练,能为山区儿童提供系统的、科学的学前教育。同时,老师流动的上门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山区孩子就近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解决了老人或妇女长途接送幼儿的困难。这种模式比较经济,对当地幼儿也很方便,在地理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的地方很有推广价值。但教师要有强健的体能和高度的敬业精神。

(二)幼儿游戏班

在贵州山区,可以将相隔不远的几个家庭的幼儿集合在一起,开办幼儿游戏班。游戏班的主要目的是为幼儿提供游戏的场所和机会,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健康的体能,发展合作精神及语言沟通能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游戏班的场地可由场地较宽、位置较为中心的家庭提供。游戏班的教师和保育工作由各个家庭派人轮流承担,最好是受过一定教育的家庭的成员。教育时间上下午各一次,每次大约2个小时。教育主管部门可以专门为这些家长开设相关课程,定期辅导、指导游戏班的值班人员提升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方法。这在贫穷落后的山区,是比较现实的一种普及学前教育的模式。

(三)学前班

随着部分山区的村民逐渐将家庭迁往自己就业的城镇、甚至大中城市,使得乡村中小学、教学点的学生逐渐减少,教师和教学场地出现了富余。乡村的小学、教学点可以开设学前班,招收年龄较大的幼儿(5~6岁),提供较为正规的学前教育。原有的小学教师已经有一定的教育经历,有着较好的文化教育基础,教育管理部门对这类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小学老师转型从事幼儿教育是非常可行的。年龄较大的幼儿具备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上也相对简单。学前班的开设不但可以为农村家庭节约人手,原小学教师的素质也明显优于一般的家庭监护人,可以让儿童接受到正规的学前教育,同时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有利于儿童较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

三、贵州农村山区普及学前教育的资源

农村地区受经济和文化的制约,学前教育的发展情况较为落后。其实,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在于人们的观念。只要地方政府、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家庭重视,很多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教育还是能够得到大力推进。我国解放初期,各方面的基础比现在更差,但扫除文盲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功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只要各管理部门给予重视,家庭积极参与,充分挖掘各种资源,制约农村学前教育的因素都能得到克服。

首先,开办学前教育离不开教育场地。学前教育也不必非要在正规与豪华的场地进行。农村教学点一般都有富余的教室,村或小组的办公地点也可以提供儿童2个小时临时使用的场地。农村家庭一般住的地方都较为宽敞,甚至庭院也不小。可见,在农村找个地方供幼儿游戏的场所不是太难。其次,幼儿教育的师资和管理人员。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人员既可以从富余的小学教师中转型,也可以从幼儿的家庭成员中进行培训,甚至由流动教学的正规幼儿教师担当。退休教师、寒暑假的大学生志愿者以及其他热心人士,都是幼儿教育工作队伍的人选。第三,幼儿教育设施与材料问题。幼儿教育以游戏为主,相当一部分游戏是集体游戏,主要是按照某种规则进行活动,对辅助物要求较少甚至没有,只要有一个平坦的场地即可施行。即便幼儿有时需要某些材料或玩具,农村也有许多随处可得的东西供儿童玩耍,如河沙、秸秆、鸡的绒毛等。不需要花钱,农村小孩也能找到许多玩耍的东西。可见,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制约学前教育普及的人、财、物都是可以解决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