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会学

作者: 程侃堂

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圈、点、批注”的类型、方法、内容、层次和角度的分析,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圈、点、批注”;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035-001

许多人读书都喜欢一边读,一边圈点勾画,并将自己对文辞的理解和体会批注在文章旁边。其实这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即“圈、点、批注的学习方法”。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刻意引导学生使用此法进行教学,那么它就演变成为了一种教学的方法。如果我们能够长期坚持“圈、点、批注”的教学方法,必将取得事半而功倍的积极效果。

一、“圈、点、批注”的类型

1.课前预习写批注。课前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预习,即用圈点标出文中的生字;用分开号标出文章的段落;在不明白的词、句旁标上问号;用线条标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把自己的观点、看法写在句子旁边;等等。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更为课堂学习和讨论作了充分的准备。

2.课堂学习写批注。在教师的适当点拨之后,让学生借助课文情境,基于文字、超越文字,凭借自己的理解——给文章写批注。比如学生独立完成课文后面的练习题,就属于写这一类批注。

3.课后拓展写批注。一篇文章学完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已经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学生深受感染后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或情感。假如教师能适当地加以引导,学生便会文思泉涌,跃跃欲试。每学习一篇课文,都可以让学生在课题旁作批注,批注的形式可以多样,可词语概括,可作对联,可写诗歌……比如在学完《背影》一课后,可作一对子:“老父亲步履蹒跚买朱橘,父爱似海;小儿子泪眼朦胧忆背影,儿思如潮。”

二、“圈、点、批注”的方法

1.批注什么:凡有所感处均可圈、点、批注,具体包括词语、句子、段落、标点、插图;课文题目、课文结尾、主要内容、文章结构、表达顺序、写作特点、作者情感;单元导学、阅读提示、课后习题等。

2.怎样圈、点、批注:①符号批注与文字批注相结合。要求规范批注符号,对批注的语言要求既简短精炼,又完整通顺。注意保持书面的整洁美观。②三读课文写批注。初读时,批注的重心在于:标注自然段的序号,查阅工具书解决字的音和义,划出文章的中心句或主旨句或者重点语句,其目的是通读文章,粗知大意。再读时,批注的重心在于: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重要的、精彩的佳句以及感受最深的句子,结构段的序号(层次),修辞、表达方式、说明方法、论证类型及方法等,写出对它们的理解与感悟,其目的是促使学生精读课文细部,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三读时,回归文章的整体,批注的重心在于:文章的写作手法,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结构特点,作者的思想情感,学完后的启迪等(或者说文章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其目的是从整体上深度把握课文。这样的“三读”也符合文章的阅读规律,即整体——部分——整体。③师生共同批注。建议教师也写下水批注,与学生一道比一比,赛一赛,一方面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氛围。④多交流批注成果,让学生们在交流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⑤批注实践中要注意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3.圈、点、批注的怎样得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动笔了就得鼓励,就算有收获”。其次还要注重两个层次:在评价批注时要分层次进行。基础好的同学,评价时要多关注其深刻性与创造性,多关注其理性的感悟,多关注全篇或者整体;基础差的同学在评价时多关注其基础性(比如字音词义句意等),多关注其感性的认识,多关注局部或者细节。

还要把握三个特点:①基础性——学生能从基础的知识点做起,使得整个批注活动能脚踏实地地开展,不弄虚不作假。②深刻性——不流于形式,文中自有答案的不写批注。努力读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写出自己的理解;③创造性——通过示范、激励等有效措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批注,充满个性地理解文本。

三、“圈、点、批注”的内容

1.划发现:只要自己认为优美的或者有特色的词语、句子都可以划出来,比如成语、景物描写或者外貌描写或者动作描写或者极具个性的语言描写等等,都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或线条或波浪线或圆点或圆圈或三角号等)标示出来。

2.写感受:读到某词语或者某句子有强烈感受的时候,或者是对该词语或句子的理解,或者是由该词语或句子所想到的内容都可以写下来。

3.提疑问:对某词语或句子或者前后文关系及写法等有疑问(包括不明白之处或者感觉矛盾之处)时均可提出来。

4.引联想:主要指学生读到文本中的某一词语、句子或段落时,联系到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以往的阅读经验,联想到了生活中、书中等其他的词语、名言、故事、文章或诗歌等等,生发出一些类似的感受、表达方式等等。这类批注最难,学生往往要经历比较深层的思维活动,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融会贯通。这类批注也是最具有个性化的,最精彩的,最能给人以启迪的。

5.拟总结:拟写出对全文整体的理解感悟。这几块的批注,也是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可选取一些课文作具体的示范指导,依据课文内容不同,有时示范文中的一个点,有时示范全篇;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不同,有时示范一种类型,有时是写全部类型。经过一段时间的示范、讲解、指导,再加上一些优秀学生的领路,绝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这几大类型的批注。能静下心面对文本独立思考,有独特而多元的感悟。

四、“圈、点、批注”的层次

1.生-本批注。这是第一个层次,学生个体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建议用蓝色笔迹批注。

2.生-生批注。这是第二个层次,学生间交换课本,对学生所作的批注内容进行再批注,建议用黑色笔迹批注。

3.师-生批注。这是第三个层次,将学生们对生-本批注的再批注上交,教师对生-本批注和生-生批注进行复批注,建议用红色笔迹批注。经过这样一个循环后,学生课本上的批注便层次分明,逐层深入,指导性强。

五、“圈、点、批注”的角度

1.从内容上:可对文章字词音义、句段理解以及文章主要内容及主旨等方面进行批注。这是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以及相关的联想和体会。

2.从形式上:可对语言修辞手法及文章写作手法、结构安排等方面进行批注。这是侧重于对语言特色的鉴赏与品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