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作者: 王翠萍

摘 要:美术活动也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因此在开展美术活动时教师应以开发幼儿的潜力,发展幼儿健康的个性为前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提高美术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表现能力。

关键词:美术活动; 创造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104-001

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幼儿通过涂鸦、剪贴、折叠等形式尽情地宣泄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情感和体验,发展自身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美术鉴赏力。

一、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首先我引导幼儿从美术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在美术教学中我并不急于教孩子们去画什么,而是利用幼儿园、社区、周边农村的自然条件,带他们去参观,引导他们观察花草树木、河流、大桥、山的形状、色彩等,引发他们对周围事物观察的兴趣。通过观察让幼儿大胆讨论山是什么形状,高楼用什么图形能画出来,小花小草都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在大自然中发现了什么色彩等这样的问题,让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让幼儿自由大胆的把看到的景象用画面画出来,再让幼儿互相欣赏、表述,最后我再把绘画的基本线条、图形教给幼儿,让幼儿掌握基本的技能而顺利作画。

其次通过各种绘画方法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如捏泥、撕纸、折纸、贴纸等方法,还可通过记忆画、意愿画、吹塑画、手工编织、剪纸等多种形式以及不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来满足幼儿的需要,从而萌发创作欲望。

再次就是引导幼儿欣赏一些经典名画。因为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欣赏凡高的《向日葵》,希菲乐德的名著《新鲜的水果》,感受其色彩的鲜艳,认识颜色的种类等,通过观察大师的杰作,使幼儿感受大师的作品,产生灵感。

二、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成功感

首先,让幼儿动手做做玩玩,感受创作的乐趣。如实物粘贴画,用树叶、瓜子、纸板、棉花、铅笔等实物粘贴出图画;对印画,在纸的中间折出折线,在折线的一侧滴上或涂上颜色,形成对称性的图案,如蝴蝶、大树、花、小人等,另外一种则用一根沙线醮上颜料,随意摆放于对折的一侧,然后把纸合起来,一只手按牢,另一只手用力把线一拉,一幅幅抽象画就油然而生,幼儿再根据想象添画一些细节,使画面更加完整。折纸,教师可选择作为幼儿玩具的手纸内容,如纸飞机、纸船、手枪等内容,这些活动中都可以看到幼儿的创造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他们能无拘无束的随心所欲将现实和想象的东西拼制出来。

其次,让幼儿大胆表述,在自我表达中提高创造表现。幼儿得到了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我在美术活动中,给幼儿以充分的机会,让幼儿积极地提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给幼儿讲的机会,让幼儿能充分的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有利于教师读“懂”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继续创造。发挥儿童绘画的自主性,我们必须坚持“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原则。改变以前传统的运用范例,示范和讲解,由老师单向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运用欣赏观察、讨论交流、尝试演示、思考的方法,多出局部范例,多作局部示范,少出完整范例,少做完整示范。更多的让孩子自由画、创意画,多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如在一次的绘画中,绘画班的赵闫宇小朋友画了一座漂亮的房子,我看了以后很满意的对他点点头,可当我指导完别的小朋友再来一看,只见他的画面变成了一团黑,我刚想发怒,可还是耐下性子问:“哎,这是怎么回事呀?”他却兴致勃勃的告诉我,刚才一阵大旋风刮来,把漂亮的房子刮成这样了,看孩子的理由是多么的充分!在一节意愿画中,雷鸣莉小朋友画的跳舞的小女孩,跳到鞋跟都掉了的画面,更让我感到孩子的眼睛是敏锐的,画面就是她的语言的讲述。在绘画“各种各样的大树”活动中,一个幼儿在画好的大树上画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果,我问:“你的水果树很漂亮,你为什么这么画?”这个孩子乐滋滋地回答:“有了这种树,人们不用太辛苦,想吃什么就摘什么。”我恍然大悟,忙引导说:“西瓜这么大,能挂在树上吗?”孩子思考片刻说:“给它一个网兜吧!”说着给西瓜画了个网兜。孩子的创造就这样在讲的过程中又得到了提高。

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

在绘画班中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和绘画能力是有差别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根据幼儿绘画水平的不同进行分类,然后提出不同绘画要求。如画“动物园”,对能力强的幼儿要求多画几种动物,并画出动物的不同姿态,对能力较差的幼儿只要求画最容易的动物。在两人合作画中,让大组孩子设计画面,小组的孩子来涂色等,孩子们都沉浸在自己的绘画创造中,使幼儿的绘画才能都得到发展,增强了每个幼儿绘画的自信心。

四、展示幼儿作品,给以评价,提升幼儿创造的自信心

积极为幼儿提供一个平台和空间,展示自己所创造的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对比和总结,对提高幼儿自信心和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很有帮助。我们要耐心倾听幼儿心中的语言,了解幼儿在每一个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体验,不随意下定语“不好。”“不行。”“怎么这个样?”注重幼儿情绪体验,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年幼的儿童往往是为得到父母和教师的认可而学习。因此,家长和教师认可、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成人必须学会了解幼儿,观察幼儿,用儿童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幼儿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因势利导,从而使幼儿主动地去学习。当成人了解了幼儿,并能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欣赏他们的作品时,应对作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激发幼儿再次创作的欲望。千万不要吝啬说一句表扬的话,如:“你画的画很棒!”“你这个地方画得好极了!”“你的色彩真漂亮!”等鼓励性的语言,要知道一个优秀的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幼儿都会因此得到鼓励,从而更加喜欢美术活动。

总之,美术活动是一个具有极大潜力的领域,它既培养儿童对艺术美的欣赏、识别,学习对美的对象形态的描绘和表现,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素质、能力和个性,形成幼儿对美的追求,用美的眼光来看世界。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为学龄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事业奋斗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