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改革面面观
作者: 葛向东摘 要:本文提出了一些英语教学方法,着重于拓宽教学思考,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树立学生信心,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为职校英语教育的发展做一些有益探索。
关键词:职校; 英语教学改革; 教法; 学法; 手段; 环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122-001
职校英语教育需要突破传统观念,加快改革步伐,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拓宽教学思考,重视学法教研及学法指导
作为英语教师,习惯把英语教学视为传授语言知识、讲解语法、背诵单词等等。至于学生怎样学习,那是他自己的事情。其实,教师的职责不仅是研究教材教法,传授书本知识,还应该研究学生是怎样学的,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得知识,鼓励他们突破现有的学习模式去获得新的、有效的学习方法。研究表明,方法是可教的,而且应尽早教;另一方面,方法是可以学会的,而且一旦学会,学习者便可以将方法应用到新的学习环境中去,不但提高当前成绩,更为将来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谓授之以渔使其终生受益。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学法教研和学法指导越来越引起教师的重视。如何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善用学法指导策略,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教学相长,优化英语教学效果?首先要引导学生自觉跟英语教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要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英语语言的心理优势;再次要多给学生创造说英语的环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实践中学有所得。最后要督促学生持之以恒,循环往复,实现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优化。
第二,改革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
外语学习其实就是技能训练,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大量实践。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职校英语的教学特点是不相符合的。作为教师一定要把传授语言知识这个观念转变为帮助学生会使用语言这个“工具”。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实践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手段。
笔者认为,在职校英语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角色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学生才是真正的语言操作中心。要让学生接受一定的语法知识、语言知识,更要鼓励学生上讲台讲英语,增加交流课、讨论课和模拟写个人简历、求职信、应聘信、旅游广告简讯及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一切语言实践活动。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不断让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考虑采用新的方法以激励学生,创造各种活动和方法,如讲故事、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发言、演讲、专题辩论,利用图、文、声像、多媒体信息,覆盖教学各个要素。运用这些活动和方法,目的都是为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原来单纯的讲解、演练也会转变为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比如“情景创设”,“主动探讨”,“会话商讨”,“合作学习”等,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教材不必是一册,也不必从第一课至最后一课。任何一种教材都视为教学的“资源”(source),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用。
第三,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
我们的宗旨:英语是练会的,不是学会的。尽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环境。在课堂上,我们要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外语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但是短短的课堂四十五分钟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在第二课堂上注重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造一个浓厚的语言环境和用英语交流的场所,运用多种形式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我们可以考虑的方式有:一是开设英语角,学唱英语歌曲等;二是组建英语沙龙,由学生自己倡导、组织;三是由英语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各种英语竞赛活动,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演唱比赛等活动,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英语水平,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锻炼了学生,促使其良性循环,不断提高。
第四,改革考试方式
当然,教师教学观念的转换,新型教学方法的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在深层次上受“考试导向"的影响。在中国现阶段,我们不能忽视考试的指挥棒的作用,一方面我们呼唤国家教委尽快出台适合中职生的比较完善的考核制度,真正体现"突出能力,注重实用”的中职英语的特色。另一方面,具体到中职学校,我们要废止一张试卷决定学生最终成绩的做法。笔者认为,中职英语考试应该贯穿“听说领先,应用为主"的原则。考核的形式可采用口试、面试、录音、录像、笔试、课外竞赛、半开卷半闭卷、分组大作业、公开辩论等新的考试方法等。在中职英语教学考核中,首先要增加口试,检查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和语言交流的准确流利程度;再次,调整笔试的内容,减少纯语法知识的比例,增加就业时需用的业务材料的听力与写作。中职学校的教师要逐步改变单纯以笔试分数评定学生优劣的做法,逐步建立一套考核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系,发挥考试的“指挥棒”作用,以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总之,中职英语教学呼唤新思路,新方法,它为革新外语教学的有志者提供了一个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