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起始年级英语教学中情感渗透的研究
作者: 钱芸摘 要:现代外语教学已逐渐从关注教师“如何教”转向学习者“如何学”。情感因素是影响英语教学和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英语教学; 情感因素; 起始年级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05-002
一、引言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语言教学研究的重点开始从教学法的研究转向对学习者的研究,即从关注教师“如何教”转向学习者“如何学”。研究者开始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作为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教育部颁发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不仅将学生的情感态度确定为课程目标之一,还明确指出情感态度是影响中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因素。
二、情感的定义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
三、影响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
对英语教学有重要影响的三个情感因素是: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个性特征。
1.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发、引导和维持行动的内部过程,它是直接推动英语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是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心理状态。(贾冠杰,2010)
2.学习态度
英语学习态度就是学习者的认识、情绪、行为在学习上的倾向。它作为一种情感因素对学习过程产生直接影响(Ellis,1994)。研究表明,积极的态度与学习成就联系在一起。
3.个性特征
影响英语学习的个性特征主要有五个方面:自尊与自我意识、外向与内向、移情与自傲、焦虑与放松以及抑制与冒险。其中初中生以其两方面较显著:①外向与内向。②焦虑与放松。外向、主动的个性有助于英语学习。内向、被动等个性一定会对英语学习带来消极的作用。焦虑度过高就会使学习者产生学习焦虑,给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四、关于情感教育的理论
1.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设”(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美国心理学家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设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各种情感因素介入到了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并对语言进行过滤(Krashen,2002)。其中的情感因素指学习者的动机、需要、态度和情感状态。
2.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动力”思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研究的和谐教育,即通过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保证个性全面发展,保证个人天赋才能的充分表现,使学习富有成效。
3.斯卡特金情感教学思想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的情感教学思想主要有:第一,情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动力。第二,首次提出了“教学的积极情感背景原则”。第三,要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五、起始年级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渗透的实施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情感认知成长和成熟的关键时期,而情感是影响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必须认识到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过程的重大影响。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1.“亲其师、信其道”——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作为中学起始的学生的情感特点是直觉性和不稳定性。他们往往是凭直觉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的分析来感知事物。笔者认为对于起始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在日常交往中多多给予关爱、信任与尊重,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敢于接受学生批评,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动机。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尽量激励学习者,使他们带着快乐的情绪去学习知识,变求知为一种乐事,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使学生乐学,让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积极的态度。我们提倡“微笑上课”,教师的微笑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创造出亲切、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对于中学起始年级的学习者,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如唱歌、课堂分组组词竞赛、儿歌、表演等,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语言知识,巩固了语言知识。在班级设立英语角、对话小组、故事组。并作值日报告,写英文日记,将课文中的对话片断编写成短剧在班会上进行表演比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公正待人,建立积极有效的评价体系
对于中学起始年级的英语学习者,教师给予的评价应遵循“评价积极性原则”,即: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教师要主动运用具有激励性的英语表达。如对表现好的,用“Excellent!”(好极了!)“Great!”(太棒了!)使他们受到鼓舞、充满自信;对表现一般的,也可用“Good”(好),“Well-done”(不错)来表扬,让他们品味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对表现欠佳的,切不可加以斥责或冷嘲热讽,可以用“Take it easy.”(别紧张),“It doesn’t matter, just have a try”(没关系,来试一下),“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等这类鼓励性的话,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消除惧怕紧张情绪;“多样化原则”,质性评价的概念在评价改革中得到普遍重视,教师开始探讨测试以外的评价方法。在英语课程改革中,新的评价方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如课堂观察方法,问卷方法,访谈方法,口头报告等。(罗少茜,2003)对于起始年级的学生,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多多观察学习暂时落后的学习者,在对于其作业评价时可用真切感性的鼓励语言的质性评价来代替冷冷的代表学习成绩的数字或等第。在起始年级的作业本封面,我们通常会贴上一些如“红苹果”、各色的“五角星”或在作业本内盖上一些个性化的“加油”图章来告知学习者当前的学习状态。“多元化原则”,即评价参与者的多元化。
六、结束语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需要激发和培养。在中学英语课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美的享受,让学生在兴奋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激励与期待中增强信心,不断焕发前进的学习动力,为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奠定基础。师生之间不单是英语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与交流,而且也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如何了解并把握每个学生的情感与认知方式、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是每个英语教师面对的一个全新课题,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去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贾冠杰.教学基础理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2]胡中月.中学生心理,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
[3]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北京:北京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4]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6]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Ellis, Rod,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年
[8]Gardner, R. C. & Lambert, W. E.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Newbury House, Rowley, Mass, 1972: 163-164
[9]Krashen, 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