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大决战》一课窥平江课改新模式
作者: 王晓荔
摘 要:苏州市平江中学校推行“四段一案一回头”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历史学科结合学校课改总结出适合自身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设计,即回看导入——讲授新课——当堂巩固——总结提升,本文以一节课堂的回放一窥其貌。
关键词:平江中学; 课改; “四段一案一回头”; 战略大决战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6-001
一、新课堂教学模式
新世纪以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促进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环节。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平江中学积极探索,构建了一种“四段一案一回头”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它是我校打造“自主、灵动、高效”课堂的关键。
“四段”:1.回看导入,约5分钟;2.教授新课,约25分钟;3.组织学生活动,约10分钟;4.课堂小结,约5分钟。
“一案”:学案。利用学案注重基本概念、规律和方法的认知过程,注重规律总结和思维训练。
“一回头”:对学过知识系统的回顾(回头看)。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的复习巩固旧知识,利用一题、一问解决旧知识的复习巩固问题。
二、课堂回放
依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总结了适合自身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设计,即回看导入——讲授新课——当堂巩固——总结提升。这一结构把课堂教学分为四个环节:“检查巩固旧知识→教师传授新知识→学生自主掌握新知识→教师总结提升”。具体以初二上学期一堂《战略大决战》为例,一窥其貌。
1.回头看
这是教学的第一环节,用时3-5分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在讲授《战略大决战》新课前,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回顾解放战争知识点,理清线索:战争爆发——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认识解放战争的时序性、完整性和内在逻辑性,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网。
2.讲授新课
这是教学的核心部分,用时约25分钟。新课讲授应立足基础知识,着眼提高能力,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问题激发思维,以探究产生共鸣,以问题解决实现目标达成,努力做到教法设计与学法设计并重。
首先在导入新课的部分,展示1946年6月内战爆发时与1948年6月内战爆发两年以后国共两党的兵力对比图,通过柱状图的比较学生可以得出“随着解放战争进程的深入,共产党的实力越发强大,具备进行战略决战的条件”这样的结论。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读图和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进而导入新课。
接着在新课分析部分,注重学生的积极思考和主动分析。在本课中教师主要指导学生掌握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基本史实以及解放军通过渡江战役最终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史实。
3.当堂巩固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指出,“教育应为人的一生幸福做好准备,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新课讲授之后的巩固练习中,可以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的环节,以问题交流与探究为纽带,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课本知识。本课中可以由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人民解放军在1946年到1949年的短短三年间就能够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把统治中国27年的蒋家王朝彻底打垮?”教师重在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围,分小组由学生各抒己见,并鼓励学生敢于争论,让学生由听的“一言堂”变成学生说的“万花筒”课堂。教师则注意通过这一过程捕捉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难点,引导学生养成看待客观事物认识的不唯一,思考问题角度的不唯一,思维问题的途径不唯一。进而配合当堂习题训练,达到学生内化知识的最终目的。
4.总结提升
通过课堂总结,教师能够宏观提领本课知识,并且努力实现学生对于已掌握知识的迁移和升华。本课最后,利用表格形式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具体整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参战部队、指挥员、战术特点、结果及意义,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网络图。
三、对新模式的几点思考
1.“四段一案一回头”的新课堂教学模式相对于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言,新课讲授的时间被大大压缩,而历史学科又最容易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所以对于历史学科而言,更应该不断思考、努力变革,决不能为赶时间完成教学进度而大量削减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熟练、灵活的运用各环节,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保证学生活动的充分展开,使学生在愉悦和轻松中获得知识。
2.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同哲学、艺术一样,从终极目的上来讲是要关注人的心灵和生存状况。当前,历史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改变过去“知识本位课程”而成为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充满人性温情的“生命本位课程”。在学生课务日益繁重的情况下,就需要我们改变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努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施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或许这正是平江课改实行新课堂模式的实意所在。
参考文献:
[1]梁侠.《初中历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2011年版)》,2012年,教育科学出版社
[2]《教育——财富蕴藏其中》,雅克·德洛尔先生任“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时代表委员会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2004年,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