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语文教学中方言的作用
作者: 储黎丽摘 要:方言作为孕育一方水土的文化基因,传承已久,深入人心,也有它独特的价值。人们从小耳濡目染,因而方言能表达人们最朴素而丰富的思想和文明。
关键词:语文教学; 方言;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00-001
语文教学离不开语言的学习,不管是教学语言的使用,还是文学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对语言的领悟和品味。而语言文字又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话作为我国大力推广的统一使用的正式语言,固然有它巨大的意义,但是方言作为孕育一方水土的文化基因,传承已久,深入人心,也有它独特的价值。人们从小耳濡目染,因而方言能表达人们最朴素而丰富的思想和文明。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深领会到方言在语文课堂的有机运用所起到的作用,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谈一些感受。
一、方言,助普通话学习一臂之力
方言是学习普通话的桥梁,利用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有利于更好地学习普通话。比如拟声词“轰隆隆”的读音,方言和普通话是相同的,还有词语“松动”,方言与普通话的读音也几乎一样。将这一有趣的现象告诉学生,能帮助他们快速、有效地记忆词语的读音,并激发他们寻找这一规律的兴趣。不难发现,这几个字的韵母都是“ong”,当声母跟韵母“ong”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字的读音时,这个字的方言与普通话的发音是一样的,比如“聪(cōng)”“红(hóng)”“痛(tòng)。当然,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在这些能与“ong”组合的声母中也有例外,比如,当“r”与“ong”组合时,方言就要把“r”改读成“y”;翘舌音“zh、ch”与“ong”组合时,方言都读成平舌音,比如“中午”的“中”,方言就读“zōng”。记住这几个特殊的例子,找到了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学生就易学好懂,能举一反三,自在地将方言换成普通话。这无疑培养和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普通话的深入推广。
二、方言,让诗歌教学水到渠成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诗歌的形成源远流长,诗人的作品不免也受方言的影响。因此,了解方言也有助于诗歌教学。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押韵,教师在教学时、学生在学习时,都会注意到这一特点。然而,我们往往会碰到一些"不押韵"的情况,如杜牧的《山行》中韵脚“斜、家、花”,“斜”与另两个字不押韵,如果只跟学生说古代押韵现在不押了,感觉有些牵强。因为学生不知道你是怎么知道古人的读音的,也会因为这是老师告知的,所以无条件地接受了。但借助方言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告诉学生,在诗人所处的时代,这个字的方言读音是“xiá”。这样就与“家、花”都压“a”韵了。除此以外,还有一首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其中也用到了“斜”这个字,同样读成“xiá”,与诗中的“家、麻、花”押韵。再来看作者,他们都属于一个朝代:唐朝。由此看来,借助方言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不押韵”现象,还能帮助学生记忆诗人所处的朝代。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方言来解决一些诗歌中难理解的词义。如《清平乐·村居》中,“无赖”它的意思是“顽皮”,是对小孩子的爱称。可是字典里对“赖”字的解释是:依靠、抵赖、诬赖、责怪。完全没有对小孩子的喜爱之意。笔者在教这一课文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先用方言来读一读,再谈谈对“无赖”的理解。经过方言这么一读,同学们都笑了,我接着问:“你们觉得这个小孩子‘无赖’吗?”学生马上回答“不无赖,还蛮可爱的。”基于这个情感要素,再适当点拨,学生就豁然开朗了。所以在诗歌教学中,只要老师善于发现、合理利用方言,对学生们加以点拨,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也会深刻透彻得多,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诗歌的那种枯燥味会少去许多,诗歌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方言,使作文教学锦上添花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一些写作差的学生“谈文色变”,无话可说,无文可作;大部分同学也只会人云亦云,落入俗套,缺乏真情实感。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活”起来,是我在作文教学中最关注的问题。胡适曾在《<海上花列传>序》中说:“方言的文学所以可贵,正因为方言最能表现人的神理。通俗的白话固然远胜于古文,但终不如方言能表现说话人的神情口气。方言土语里是人物的自然流露。”他认为要让人物“自然流露”,就要使用方言。当然,不是文中所有的语句都用方言来表达,而是巧妙地用方言来作为点缀。比如鲁迅在《狂人日记》里写到:“陈老五送进饭来,一碗菜,一碗蒸鱼;这鱼的眼睛,白而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鱼是人,便把它兜肚连肠的吐出。”兜肚连肠这一个方言词夸张地写出来了吐得干净、彻底,而且说得十分形象具体。又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有这么一句:“小孩有的躺在院中便睡了,有的到街上去撒欢儿。”“撒欢儿”是北京方言,他生动地写出了小孩子又蹦又跳的高兴样子。如果把这里的方言词换成普通话,也许未必能达到这样亲切、流畅的表达效果。所以,在作文时,恰当地使用方言,有助于学生表达某些概念和思想,有助于学生把生活中的“内容”用贴近生活实际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
当然,方言对教学的作用还有很多,在语文教学中用普通话讲课的前提下,穿插使用方言进行辅助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知识;我们还可以借助方言了解文学作品中作者的籍贯和生平,使学生对作者有感情,对他的作品感兴趣,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效果;借助方言也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这就不难看出方言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了。
其实,方言还有助于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总之,作为教师,为了我们的教学工作能更好地开展,需要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汲取方言学中的精华,在各科教学中合理地运用,让方言在课堂上展示出它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陈吉荣.《海上花列传》今译与翻译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4)
[2]鲁迅.呐喊,浙江文艺出版社,2010(3)略谈语文教学中方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