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起来,让科学活动更精彩
作者: 劳留晴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对于我们幼儿园教师来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让孩子先“创造”起来,则就需要教师先“创造”起来,教师只有深入学习,研究教材,然后根据幼儿的特点,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调动起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创造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00-001
在认知的过程中,幼儿是否具有积极的主动性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主动参与,才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那要如何解放幼儿的求知欲,对此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克服传统的儿童观,热爱创造型的幼儿
孩子是发展中的人,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好玩是智慧的摇篮,好问是求知的表现。在顽皮甚至越轨的行为中也可能蕴藏着孩子创造能力的萌芽。当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的时候,他们可能是学着警察抓坏人。这是孩子们创造性的反映现实生活的表现。老师只有在了解幼儿,留心观察的基础上悉心诱导,才能启迪幼儿的创造性,增强幼儿的求知欲。
在进行教学活动《蛋宝宝站起来了》的导入活动过程中,我就先请幼儿自由说一说蛋宝宝长什么样子?孩子们通过看,摸等感官说出蛋宝宝是圆圆的,滑滑的,硬硬的……在第二个环节中,我请幼儿尝试帮助蛋宝宝站起来,孩子们拿着蛋宝宝在桌子上自由探索着,帮助蛋宝宝站起来了,我看见有的孩子把蛋宝宝放在自己的手上,有的不断的在让蛋宝宝站起来,还有一个孩子在蛋宝宝上轻轻地磕出了一个洞。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创造想象,帮助蛋宝宝站起来,我并没有去说孩子们的方法哪个对,哪个错。只是鼓励孩子们的方法都很好。
二、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为幼儿的求知发展提供材料
新《纲要》也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任何新的形象,新的设想的产生,都是对已有表象与观念的选择,加工,改造。由于幼儿的年龄小,对于自己的生活经验还是匮乏的,需要成人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
在科学活动中对于一些幼儿常见的事物,要给幼儿做出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很多的活动材料,如沙包、毛巾、积木、橡皮泥……告诉幼儿材料王国里来了许多的好朋友帮助蛋宝宝站起来,孩子们各选一个材料帮助蛋宝宝站起来,我看见孩子们选择橡皮泥的时候,把橡皮泥捏成了一个碗状,把蛋宝宝放在了里面,还有的孩子选择了沙包,在沙包里挖了一个洞。在这之前我没有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帮助蛋宝宝站起来,但是孩子们还是通过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帮助蛋宝宝站起来了。
三、善于向幼儿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创造性思维更多地表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在幼儿游戏、教学活动及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向幼儿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有目的地去思考。有了问题的思考,幼儿才会不断的开动小脑筋,去求知,去探索。
在小班科学活动《蛋宝宝站起来了》中,我就以蛋宝宝的口吻向幼儿提出了问题:“我想站起来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我总也站不起来,小朋友你们能帮我站起来吗?”对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蛋宝宝的口吻去问孩子,会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孩子就拿着蛋宝宝在桌子上不断地尝试着,怎样能让蛋宝宝站起来,这时有个孩子不小心把蛋敲碎了,但同时他也大声的告诉我:“老师,蛋宝宝站起来了!”其他的孩子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那个站起来的蛋宝宝。教师提问的语气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主动地去创造和想象。“那小朋友还能想想用其他的材料王国里的朋友,能帮助蛋宝宝站起来吗?”孩子们都安静了。我提示孩子们,这时,孩子纷纷举起手,“可以用毛巾。”“可以用纸”等等。当幼儿在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时候,要更多地鼓励他们引导他们想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新方法,这样才有利于激起幼儿求知欲。
四、教师的创造精神是幼儿求知欲发展的关键
教师自身探索和发现的兴致会极大地刺激和影响幼儿,激起他们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有一次,外面下着雨,有两个小朋友趴着窗外看着外面的雨水,他们俩正在讨论着。这时又有些幼儿也去看下雨,其他的小朋友看见我并没有批评他们,就都跑过去看下雨。看孩子这么感兴趣,我就也走到窗外问孩子们:“下雨的时候有什么声音啊?”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告诉我是哗啦啦的。“你们看外面地面上下雨像什么样子啊?”这时孩子们开始讨论起来了说像小湖泊,像河塘。“我们可以把纸折的小船放到积水的操场上去放啰。”一个孩子大声地说。孩子就把折的纸放到了“湖中”,但不一会功夫,一只只小船就都“瘫”了下来。老师一面启发幼儿分析纸船在水中为什么会瘫,会烂,一面引导幼儿思考用哪些材料做船最好,让幼儿回家找合适的材料制作。老师自己也表示要做一只船,和小朋友一起在水里航行。第二天,孩子们一下带来了许多的小船。当孩子们看到老师用泡沫塑料做的一只船的时候,都高兴极了,在水里“航行”的兴致也就更高了。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教师只有首先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才有可能在实际教育活动中自觉主动地培养孩子的创造性能力。幼儿有了创造的能力,就会有去探索的求知欲,就会对教学活动有兴趣,有了兴趣,孩子们就会去自主的学习。
解放幼儿的求知欲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儿童观,为幼儿提供可行性的操作材料,改善教师的提问方法,发展教师的创造思维。在任何的教学活动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幼儿的引导者。幼儿园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培养幼儿成为富有创造性、个性独特的人,教师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创新教育观念新意识,应提高创造教育的能力,掌握教学活动中创新教育的要求、方法和策略。其次恰当运用幼儿园创新教育中教法与学法,使幼儿真正成为“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有创造”的人。要不断地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不要束缚幼儿,要给幼儿思维创造的舞台上提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