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间接语研究广告语言的模糊性

作者: 马纪华

摘 要:语言有很多性质,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语言的模糊性也不例外,它在各方面都颇有形影,比方说广告语言,很明显广告语言具有模糊性。也就是说,广告语不会直接表达内容信息,总是留有空间让人们浮想。广告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广告语言也就需要十分重视,有时广告语很模糊,研究广告语的模糊性就很有必要。此文,从间接语角度,对广告语言进行研究,得知,语言模糊性不仅可以传递想要的信息,人们也可以得到想要的信息,有时能达到理性效果。

关键词:模糊性; 广告语; 间接语; 作用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00-002

1.引言

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的工具,人们在用语言进行交流时会根据不同场合选择。有的人喜欢直接坦率的表达,有的人喜欢委婉的说明想法,只要细心观察日常用语,就不难发现语言具有间接性。普遍认为,语言应该是准确无疑的,这样才能准确传递信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生活中模糊语是常见现象,因为在某些情况下,模糊的表达思想,传递信息会更合适。

扎德最先提出“模糊论集”,标志着模糊理论的诞生。模糊理论更正了人们长期以来对语言模糊性的偏见。一般来说,人们一直认为,使用语言应该简单明了,这样人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明白。随着语言学家对模糊语的不断重视,模糊语迅速成为一门新兴学科,研究模糊语在各个领域的使用。此文,主要研究广告语的模糊性,不管是模糊语还是准确语,只要处理得当,就会对广告语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文章从语用学间接语角度研究广告语言的模糊性。

2.间接语理论及赛尔观点

间接言语行为最先由赛尔提出。赛尔指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要解决的问题是:说话人如何通过字面用意来表达间接地言外之力,或者说,听话人如何从说话人的字面用意中,推断出其间接的言外之力。间接语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那么,人们为什么要使用间接语,间接语有什么样的语用功能呢?

第一,间接语可以用来提出请求。在日常交流中,受社会文化心理作用的影响,人们普遍爱面子,直接提出请求会有损面子。这种情况下,人们多采用疑问句或陈述句,因为疑问句或陈述句能给人留空有思考的余地,使听话人不至于过于尴尬。

第二,间接语对人礼貌。为了对人表示尊重和有礼貌,经常使用委婉的表达方式。

第三,间接语可以委婉拒绝别人。在与人交流时,我们不可能百分百赞同别人的意见,在表示不同意或拒绝时,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直接拒绝,而是寻找合适的措辞间接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四,间接语能强调个人陈述。如果说话人认为直接陈述自己的想法,不能表达内心的感受,或者需要强调自己的想法时,可以借助于间接语。

赛尔认为,使用间接语依赖于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共同的背景信息。为了更好地解释间接语,我们需要依赖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以及双方共有的背景知识。

3.广告中的模糊语

模糊语在生活中很常见,因为有些东西不能明确表达。为了达到交流的理想效果,人们通常会使用一些模糊词。例如,他是一个好人。“好”这个词就是模糊的,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好呢。

3.1模糊语音

模糊语音主要是指有些广告词会使用谐音或者同音异形的词,这样的词能使广告更加吸引人。例如:

(1)(其)骑乐无穷——(某摩托车广告语)

(2)默默无蚊(闻)——(某杀蚊剂广告语)

(3)(依依)衣衣不舍——(某服装广告)

这三个例子,都采用谐音,吸引顾客,朗朗上口,容易让顾客浮想联翩,巧妙自然,浑然天成。这种以谐音为基础的语音模糊现象也表现了礼貌原则的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尽力缩小自身和他人之间的分歧,尽力夸大自身和他人之间的一致。这是因为谐音往往体现了消费者的特征或需要,这样就反映了商品与消费者需求的一致性。

3.2模糊词语

模糊词语是指词义外延没有明确界限的词语(伍铁平,1999)。自然语言中的许多词语都具有模糊属性,如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限定词等等。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意义概念的外延往往是模糊的,没有明确的界限。英语中new/ beautiful/ super/ good/ great/ natural…等,它们表达的概念几乎没有明确的外延。王秉钦(1998)说过:所指外延越大,其意义越模糊。卫志强(1992)也说:形容词的词义所表达的外延往往是模糊的。例如:

(1)艾美前沿,舒适一点。——(艾美前沿时尚休闲广告)

(2)越分享,越精彩,喜悦传四海。——(报喜鸟服装广告词)

(3)自由空间自在时刻。——(沃尔沃v40汽车广告语)

(4)心动,就在那一瞬间!——(张万福珠宝广告语)

(5)非常可乐,非常选择。——(非常可乐广告语)

“艾美前沿”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艾美前沿是什么样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很难说明白。同样的“越”,“自由”,“那一瞬间”,“非常”都是很模糊的概念。

3.3模糊句子

何自然(1997)曾列举过一则广告词:It's the taste(味道好极了)。对此他分析说:此句的意思是不确定的,因为taste可表示味道的“好”与“不好”,我们怎么会把它理解成“好极了”呢?这与语境有关,任何公司在其广告中都尽力褒扬自己的产品,这点符合广告的交际原则。广告语中句子的模糊性往往体现在陈述句,疑问句和省略句中。下面看一则征婚广告:

(1)我是上帝派来保护天使的,因为她流落人间,我肩负着保护她一辈子的神圣使命。上帝委派了高大帅气、幽默博学的我,营救那一个柔情似水、爱如潮水的天使。我已经来了,可你在何方呢?

在这则征婚广告中,男的到底什么样,“高大帅气,幽默博学”看起来很好,可是始终没有表明样貌,性格等等。“柔情似水,爱如潮水”也没有说明要找的女孩的具体特征。所以这则广告带有很大的主观性,语言很模糊。

(2)Take time to indulge.(Nestle Ice-cream)

(3)No business too small, no problem too big.(IBM

Company)

(4)What is it behind Forster Grant? (Forster Grant

Food Company)

这几则广告分别采用祈使句,省略句和疑问句的形式。祈使句、疑问句都极易唤起消费者对产品的兴趣和好奇心,给人以积极的暗示,广告中大量的省略句、分离句等都充分表现出模糊性,诱使消费者产生丰富的想象。消费者会对产品的积极作用产生期待,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是礼貌原则的得体准则(tact maxim)在起作用。

4.广告中使用模糊语的原因

既然广告中语言具有模糊性,那么,其模糊性就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恰当使用语言的模糊性,会使广告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提供恰当的信息。

人们经常会认为只有精确的语言才能提供恰当的信息,广告语言简洁、精炼,可以恰当的表达所需要的信息。

第二,有意隐瞒某些不必要的信息。

广告要的就是扩大影响,提高效应,模糊语言会适时的隐藏一些没用的,或者对广告商不利的信息。

第三,扩大语言表达的空间。

广告中的模糊语言,灵活自由,恰恰是因为不精确,人们才有充分的空间自由想象。

最后,增强广告商的自我保护能力。

广告法要求广告商做的广告公正、得体、合法,不能夸大商品的功能和效能。使用模糊语言可以避免因明确表达带来的绝对性,使语言具有回旋的余地,从而达到自我保护。

5.结论

在现代社会,广告充斥着整个社会,到处都是广告。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广告语言的模糊性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社会现象。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模糊语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和交流效果,使广告语言自然得体。但是,广告语言的模糊性不仅有积极作用,还有某些消极影响。例如,广告语的模糊性可能会误导人们,让人们的理解产生误差。甚至对某些产品产生怀疑,使广告达不到理想效果,甚至失去价值。所以广告语言要慎重选择,谨慎使用。

参考文献:

[1]Searle, Speech Acts. [J] CUP, Cambridge. 1969

[2]何自然.Notes on Pragmatics.[M] Nanjing: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003.

[3]Channel, J Vague Language [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4]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5]邹俊飞.“广告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及误导效应探析”,[J]现代语文,2010

[6]崔秀珍.“模糊语言的修辞和交际功能”,[J]US-China Foreign Language,2006

[7]李欢欢.“试论语言模糊性产生的原因及其语用功能”,[J]考试周刊,2010

[8]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