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作者: 牛阮霞 佟立洲 李青摘 要:酒店管理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酒店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但在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即过于重视学术性教育,忽略实践性教学,本研究基于“洛桑模式”,从课程体系的设置、实践教学的发展、教学方法的创新、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分析我国酒店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被学校和企业忽视的问题,探讨适合我国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特点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酒店管理; 洛桑模式;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00-001
酒店管理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酒店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但在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相比较传统的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本科培养模式显然问题更多,最突出的表现即过于重视学术性教育,忽略实践性教学,这与本科酒店管理教育培养“中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的目标相悖而行,同时也不能为酒店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一、现行酒店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大多是各门课程的简单堆砌,呈现“多而散”的特点,没有形成系统性,而且理论课程过多,实践课程较少,课程的讲解并未与实践相结合,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2.实践环节设置不合理
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环节设置时间较短,且被分散到各个学期,使学生无法通过实习熟练掌握某一具体岗位的技能。而酒店方面考虑到人力资源的连续性,还要求学生实习较长时间,通常在半年以上。这就构成了教学要求与酒店行业运营要求之间的矛盾,使得实践课程的设置形同虚设,起不到预期的效果。
3.“双师型”教师缺乏
由于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导致其教学内容脱离行业实际,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只懂理论,碰到实际问题却束手无策,难以适应酒店工作的需要。
二、“洛桑模式”的介绍
要解决以上问题,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值得借鉴,它的成功做法就是产教结合、学以致用,把学校的学科型教育转变为适应酒店的技术应用型教育。具体表现如下:
1.实习时间
在就读期间,学生每学完一个门类的课程,就要进行6个月的实习,通过实践巩固理论学习的成果,在实践中接触管理事物,培养管理意识,然后再回到学校进行理论学习,这个制度贯穿于学生在校几年的学习之中。
2.课程设置
在构建课程体系方面,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教学课程一般分为三类:理论课、实践课和语言课。课程体系既有行业定向性,同时还有综合性和创新性。理论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实践教学则重在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实践课分为操作性的练习课、模拟性的分析课、研究性的调查课。语言课则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
3.师资要求
教师从酒店中来,再回到酒店中去,是洛桑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典型经验。洛桑教师的职业运行模式是“教室—酒店或集团公司—教室”模式。这样周而复始,教师不脱离经营管理实践教学,始终与行业接轨,保证了“洛桑模式”的生命力。
三、洛桑模式对我国酒店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1.课程体系的设置
针对酒店管理本科教学“多而散”的专业课程设置,构建“酒店服务管理”+“酒店经营管理”两大课程体系,学生在学习完酒店服务管理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再学习酒店经营管理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站在管理者角度宏观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把职业证书考试内容纳入课堂教学中,实行“课证融合”的双证制度。
2.实践教学的发展
改变传统的最后一学期集中实习的模式,构建“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螺旋式教学法,即学生先在校学习一年半的理论知识,再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服务技能实训,再回校学习一年半的管理知识,最后半年再到企业进行半年的管理技能实训,这种学制使理论与实践得到很好的统一。
3.教学方法的创新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摒弃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将项目教学法运用到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现代企业的工作领域和具体工作任务设计项目课程和教学模块,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关联性,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的相关性。
4.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了避免理论教学与酒店实践脱轨,教师除了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外,还应借鉴洛桑教师的职业运行模式,即教室—酒店(或集团公司)—教室。每隔两、三年,教师必须回到企业进行实践,唯有这样周而复始,才能使得教学始终与行业接轨,能最终实现酒店教育引领酒店业发展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方芳.酒店管理专业“阶梯式”培养模式初探[J]商业经济,2011(11):44-45
[2]问建军,汶录凤,刘联党.实施“新洛桑”人才模式探索顶岗实习运行机制[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67-70
[3]李小明,杨妮.酒店管理专业“新洛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20):26-27,东方企业文化·商业文化,201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