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作者: 何兰凤

摘 要:小班化背景下,如何使小班化教育的优势最大化,值得全体教师的努力探索和积极实践。笔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作了一些尝试和设想,它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着重就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课外辅助活动中的运用以及如何进行小组考核等作一阐述。

关键词:小班化; 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英语;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4-046-003

小班化教育是21世纪最先进的教育理念,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班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可见,在小班化背景下,英语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合作学习小组,既能达到英语教学成功的目的,又能借助于英语教学培养学生间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一、小班化背景下,合作学习小组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教育应为学生的开放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时空,《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也提出了“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而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相互合作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小组合作学习是开发人工智能的有效方式,组内成员都有责任保证每位成员掌握教学内容,只有组内每一位成员都掌握了,教学任务才算完成了。合作伙伴活动或合作小组活动最大的特色在于能够把班级全体学生同时调动起来,开展交流与互动。活动简便易行,但可以灵活多变,不断推陈出新。因此,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学生间互帮互助,互相合作,团体合作精神得以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间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也会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小班化背景下,合作学习小组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实际需要

1.经济发展与优质教育理念的确立,催生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试点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在10%以上,财政收入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大大提高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广大人民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对文化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逐渐成为其重中之重,人们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迫切;另一方面,我国的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反映到我县为学龄段儿童存在逐年下降的趋势,班级人员自然地在向小班化迈进,再加上我县初中布局的调整,促使我校入学新生数锐减,2012学年入学新生班额数最多的为36人,迫使我校逐步进入到了小班化教育教学时代,在此蜕变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应运而生。

2.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不乐观,促进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践

笔者所带的班级刚好为36人每班,在第一学期的英语教学中就发现了不少问题:(1)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足。全班36人中将近1/3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表现最多的是专心拨指甲,一有风吹草动就东张西望;早自习、课堂朗读时声音不响亮,没多久就闭上了嘴左顾右盼;碰到稍难的作业习题就懒得深入思考,抓瞎定答案,或一句“不会”万事大吉;英语背诵难以完成、作业不能及时上交;作业批改后存在的错误与他无关。(2)学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提前且严重。如何避免问题的加重与扩大,笔者从2012学年第二学期开始作出了尝试和实践,在英语教学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到现在已有近一年的时间,如我所愿,问题得到了控制,英语教学得以良性发展,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3.《Go for it!》素材丰富,提供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资源

新目标《Go for it!》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话题资源,每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而每一单元中又有大量的、形式多样的练习材料,SA1c的Practice、2c的Ask and answer、2d的Role-play、3a的Make a conversation、SB2b的Read、3b的Write等,我们都可以利用教材进行pairwork、groupwork等形式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三、小班化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尝试实践

1.启发诱导——奠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学习环境的改变、学习内容的扩展、生活阅历的增加,使大部分学生在进入中学后认识事物的能力便明显得到了提升,但他们对陌生事物的最初意识,往往还不能通过自己的观察自主建立起来,许多时候还得依赖他人的启发诱导。面对突如其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新模式,不明白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不能迸发出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愿望和冲动,即使组建了学习合作小组,也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在2012学年第二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征得学校、年级组的同意,笔者利用下午第三节课,进行了《手拉手,我们来合作》的小组合作学习启动仪式,整个活动过程见下表。

学生建立了对“合作”和“合作学习”的初步意识,在思想上明白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在行动上学会了如何合作,有了这些前提,小组合作就有了保障。

2.科学建组——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推进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这样可以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获得安全感。因此为了让每个成员产生如家般的归属感,获得帮助,我们编小组、给小组命名、设计小组特色,进行小组活动。

2.1合理分组、趣味命名。根据第一学期的期末成绩及他们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考虑班级男、女生的比例进行了合理分组,全班6组,每组六人,3男3女,其中一组2男4女。

雄鹰组,阳光组,智慧组,追梦组,先锋组……响亮的名字,但没有英语的特色。幼儿园有草莓班、金鱼班,就用所学的英语单词colors、clothes、vegetables、food、drink给小组命名。

附小组命名表

全班36人组成了6个小组并有了自己个性化的小组名,老师的管理从原来分散的36变成了6,“Red,are you ready?”“Pink,你们作业交齐了吗?”学生英语学习的氛围变浓厚了,“我们是beautiful的sweater组。”“我们是delicious的Pizza组。”“Red5,2d的背诵就你没完成了!快!我来教你。”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了,互帮互助变多了。

2.2有效编号、各司其职。有了组名,还得有各自的编号(以Red组为例)Red1到Red6和各自的任务(以March-April期间的Red组为例),人人负责自己的管理任务。

附小组各成员任务表

另外,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也应确保每位组员都能担任一定的角色,并负起责任。主持人: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小组学习进程,掌握合作学习的时间;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组内角色又不能一成不变,应定期交换、轮流担任各角色。Pairwork时,Red1与Red2,Red3与Red4,Red5与Red6进行对话;三人Role-play时,Red1、Red2与Red3一组,Red4、Red5与Red6一组;四人小组活动时,Red1、Red2、 Red3和Red4成为一队,Red5、Red6与Pink5、Pink6成为另一队,一声令下,各组齐行动。有了事先的安排与约定,不管什么形式的活动,学生都能快速编成小组,马上进入角色。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47,48,49原版全文

3.严密组织——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绩效

3.1优化传统的秧田式桌椅摆放法、设想多样式、灵活式的空间布局。传统的秧田型的座位摆放法有其优势,但不便于多名学生在一起讨论,教师只有一个,而学生却有那么多,交流的面太少、太小,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针对小班化特点,方便小组合作交流,我对桌椅的摆放作了适当的优化,见下图:

这样既保留了传统布局的优势,又有了合作小组的相对独立空间。以后将尝试采用“田”字型、圆形、半圆形、U或V字型、马鞍形等等。

3.2巧用教材,设计规范性、目的性的合作学习活动。现实教学中,很多英语教师教学随意性较大,进行Pairwork等觉得浪费时间,不如讲解作业;Role-play部分也只是讲解一遍,跟老师读一遍就完事了,八上课本中的SB3b、3c部分难以落实,索性跳过不上。我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努力采用形式多样的小组合作方式加以落实。

4.积极实践——凸显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4.1英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Go for it!》教材有丰富的话题资源,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感兴趣,SA1c的Practice、2c的Ask and answer、2d的Role-play、3a的Make a conversation、SB2b的Read、3b的Write等,利用教材设计pairwork、groupwork等形式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如在教Unit6 SB的4时,我设计了一个groupwork.首先给学生看家乡的短片,问他们感受。T:What do you think of our city?

S1:It’s beautiful.

S2:It’s a great city.

S3:It’s clean.

S4:It’s big.

T:We love our city. Imagine you work for our city. Think of a plan to make it cleaner and greener.

然后学生四人小组活动,讨论今后怎样建设自己的家乡,让它变得更清洁更绿色。

Red S1:We’re going to plant more trees and flowers around the city.

S2:We’re going to build more parks.

S3:We’re going to study hard.

S4:We’re going to help clean the streets and parks on weekends.

Pink S1: We’re not going to throw rubbish everywhere.

S2:We’re going to make subways better. Then people don’t have to drive to work.

S3:We’re going to use cleaner energy.

S4:We’re going to go to work by electric-bike.

……

最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陈述本组关于今后建设家乡的计划和建议。

S:We like our city a lot.We want to make it cleaner and greener in the future.We’re not going to throw rubbish everywhere. We’re going to go to work by electric-bike. We’re going to make subways better. Then people don’t have to drive to work. We’re going to use cleaner energy.

3.2课外辅助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1)英语口语角: 教材的不断改革,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英语口语方面,教材本身提供了不少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素材,课堂上借助各种情景进行会话练习,使学生最终达到脱口说英语,但课堂的操练时间是有限的,而且对于个体学生来说,口语的练习量是完全不够的,而课余学生又缺少有计划的口语训练,课后的口语练习是一片空白。成立英语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训练使用英语,也是为课堂打开英语口语局面的举措之一,英语角是英语课堂的延伸,是别具特色的第二课堂,是培养与发展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兴趣小组,是让学生运用与巩固英语知识的特效方式。为此,我在班中组织了英语口语角活动,并事先确定话题。

英语角话题:

第一次3月15日:What time and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第二次4月12日: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 Why?

第三次5月17日:What does your father/ mother/ favorite singer… look like?

第四次6月14日:Talk about one of your trips.

第五次9月13日:Talk about a place of interest.

第六次10月11日:Talk about your favorite movie theatre/store…in town.

第七次11月15日:Talk about future intentions:be going to+V

第八次12月13日:Make predictions.

通过近一学期的英语角活动,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增强了,胆子大了,视野阔了,他们记单词更快速,课堂听课更专心,回答问题更准确。

(2)墙报、手抄报:以定期出墙报、手抄报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兴趣,每期的墙报、手抄报主题突出,或配合教学,或迎接重大节日等,内容可含故事,谚语,谜语,名人小传,英文新闻,英语国家的风俗人情等,6位组员共同完成,Red1统筹管理、Red2选材、Red3排版、Red4绘画、Red5书写、Red6准备物品。

(3)英语背诵、作业上交:以往英语背诵、作业上交是我头痛的事,抓了这个,漏了那个,把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其中,事半功倍。为确保有效完成,组员完成任务的要求有所区别。以背诵为例,Red1与Red2、Red3与Red4、Red5与Red6组成背诵小小组,Red5、Red6英语基础差,单词需背诵而对话只需朗读完成,只有全组成员完成任务才能计分。附Red组八上U7小组合作背诵表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英语背诵、作业上交等,完成率提高了,老师更轻松了,学生更主动了,班级英语学习的氛围更浓厚了。

(4)作业错误、疑难问题:作业批改后、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首先在小组内解决,Red1的问题Red3帮忙解决,Red4分析给Red6听,小组无法解决的共同问题求助于其他小组或老师。我们在教室的墙壁上悬挂了6块小黑板,分别属于6个小组的交流空间,问题就出现在了小黑板上。通过小组空间,大家多了一种交流的途径,丰富了小组生活,解决了困难,也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凝聚力自然也就增强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47,48,49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