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应用趣味教学法初探

作者: 吴勇

摘 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无兴趣,或者兴趣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多掌握相关知识,把课本中的知识点和理论观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寓教于乐,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消化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

关键词:历史课; 趣味教学;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4-059-001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学会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并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作为新时期下的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抓好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从基本做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自然对于知识的掌握会得心应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实施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外,还要注重趣味教学法的应用。

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我们又如何恰当地应用好趣味教学法呢?我觉得以下几点可供参考和选择。

一、以导语引入趣味教学

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导入”,犹如小说的“引子”,戏剧的“序幕”,乐章的“前奏”,起着集中注意、酝酿情绪、引起兴趣、激发动机、带入情境、切入主题等作用,使学生初步知道学什么,诱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使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学什么,从而达到明确学习目标的效果,因此导入新课,是创造良好教学情境的基础。要做到巧妙导入新课,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讲授新课前,针对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或者提出问题寻求解答;或者创设情境激起想象;或者运用对比引导思维,从而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一课教学时,我这样问学生,秦始皇虽然贵为皇帝,可是,同学们很喜欢吃的葡萄、每家常吃的蔬菜如胡椒、胡萝卜等,秦始皇尝过了吗?于是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议论开来,从这些产品的源产地,到秦始皇时的疆域,大家在探究着“尝过了”或者“没尝过”……

这样创设悬念,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达到师生心理上的同步,有利于教师授课时的发挥,提高教学效果。

所以说一堂课的良好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经验的历史教师,十分重视并精心设计“导入”这一起始环节,力图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架设起教与学之间的桥梁,打开历史信息和情感交流的通道,用有趣味的问题为教学过程开路,创设覆盖每一章、每一节特别是每一具体问题的情境,诱导学生兴致盎然地从已有的知识经验过渡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上。由此可见,引言至少有两项功能:其一,创设覆盖本节课学习内容的问题,使学生明确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并产生认知本课时学习内容的需求;其二,提出具体问题,作为学生完成本课时学习任务的起点。例如进行《明朝君权的加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五课)一课的教学时,我首先请学生听这样一个故事:明朝洪武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吃了些什么菜?喝了些什么酒?宋濂一一如实回答。明太祖听后说:“你说的全对,没有欺骗我。”说完,拿出一张图。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时的详细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那么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什么人呢?他们听谁的指挥呢?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样,使材料的运用和问题的设置与所要学习的内容结合起来,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学生引入生动的课堂教学之中。

但是由于历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学习对象广阔、遥远,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需求和接受既有多样性,又存在差异,因而历史课的“导入”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方法上,都不可能千篇一律,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选材,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效果。

二、引用谜语、对联或典故来激发兴趣教学

具有中国传统特色、高度凝炼概括的对联,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帮手,在教学时用于相关的课程内容的开头,往往可以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北伐战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的“黄埔军校的建立”这一内容时,引用学校大门上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对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横批“革命者来”的材料,对联中工整的对仗,鲜明的对比,既使学生对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有深刻的认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些与历史知识相关的迷语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如迷语“恭喜大病已逾”,打两个历史人物(迷底:辛弃疾和霍去病),让学生在竞猜的过程中,开启思维,增长智慧,丰富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在授课过程当中,可以从具体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出发,从学科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适当引用一些谜语、对联或者典故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还能增加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

三、引用有趣的“片断”或者精彩的“镜头”,进行趣味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中,引用一些与所学习内容有密切关系的有趣的“片断”或者精彩的“镜头”,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课)一课教学时,我找了一些“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宣传图片和视频材料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再现了历史本来面目,使学生对当时的历史场景有了感性和直观的认识,激起了他们探究的欲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课)一课教学中,我截取了电影《珍珠港》中的片断,在视觉、听觉的共同作用下,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有些理解性较强的内容还可以设立巧妙的疑问,诱发学生积极探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在探寻新课程教育方向,注重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今天,恰当地运用趣味教学法,会给历史教学增添不小的魅力,给学生一份认知中的惊喜,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