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中生活情感的融入

作者: 吴菊芬

摘 要:小学美术教育课程是各科中的基础学科,美术教学“生活化”是将美术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

关键词:美术课堂; 生活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4-074-001

小学美术教学是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

小学美术教育课程是小学各科中的基础学科,美术教学“生活化”是将美术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走近生活,丰富课堂体验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知识背景,将美术与学生生活、学习及活动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美术课,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乐趣,丰富体验,勾勒出“生活场面”。

儿童善于通过感性的方式,在生活中体验、感悟美的东西。我在一次教学事例中,由于机智灵活地运用教材,使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我对“儿童更善于通过感性的方式在生活活动中体验、感悟”这一观点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一次课间,我看到三年级的学生穿了有印染花纹的服装,于是在一堂美术课上我给他们上了一课《染纸》,在制作前先展示鲜艳夺目、形状不一的动画染纸,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突,产生先声夺人的效果,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充分发挥了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的情意和认知相符,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染纸作品完成后,让学生把作品装饰在自己的服装上,伴着有节奏的音乐声,让学生走在讲台上,一个个“模特儿”走在“T台”展示自己精美的染纸,他们陶醉其中,连下课铃声也听不到,引来其他班级的好多同学赶来观看

二、就地取材,渗透环保意识

当今环保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这也是“生活化”美术教学关注的主要课题,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生活废弃物越来越多,品种也越来越多,而这之中有许多就可以成为我们美术手工教学的材料。组织学生用软、硬泡塑材料以及塑料瓶、废旧织物、废包装袋等媒材,进行设计制作。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因地取材,利用废品,制作一些工艺作品。让学生明白通过自己的双手,我们既寻找、收集了制作材料,又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处理现代生活中的垃圾,还有利于环境保护,改善生活环境,减少污染。

我在教学中选了一堂《漂亮的礼品包装盒》,尝试把纸盘带进课堂。上课前请学生收集用过的纸盘,拿着纸盘玩玩、摸摸、看看,孩子们认识熟悉了纸盘的材质特点和造型特征。纸盘在孩子的想象空间里成了最具有创造力和可塑性的元素,运用一些简单的剪剪、贴贴、涂涂、画画等方法,在孩子稚嫩的小手和伶俐的大脑中,创作出形式各异、色彩丰富的包装盒。

三、游戏娱乐,延伸生活内涵

美术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用学到的美术知识美化生活,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习的动力,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化。美术的产生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从生活中去摄取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为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与学生探求劳动与技术知识,把问题生活化,充分体现美术教学 “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尽情地体验美术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针对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在教学活动中把教材内外相关的审美因素、人文因素等挖掘出来,设计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的活动方式。

应用多媒体、演示实物等形式创设情境来拓展学生想像的空间,让他们展开想像的翅膀。例如,《漂亮的建筑物》一课,我首先借助多媒体展示各种建筑物的造型,引导学生观察其外形、颜色特点,同时展示几件“建筑物”的作品,引导学生大胆想像、求新求异,运用自己带的材料,制作出造型各异的建筑物。这样为学生提供了材料上的空间、造型上的空间和功能上的空间,学生就能制作出造型各异、与众不同的建筑物,同时又让孩子们体验一次当设计师。

我在这基础上发挥联想,通过粘贴、添画等方法丰富建筑物,创作出具有个性特点的建筑作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搜集并利用生活中各种材料,就地取材,发现各种材料的质感、形态、肌理特点等多种美感,进行艺术构思和创作。学生在体验造型愉悦的同时,表达自己对创作活动的深切体验与感受。

四、创设生活情境,拓宽创作空间

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优化的情境空间,渲染一种优美的、智慧的、学生感到特别亲切贴近的富有情感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注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在“玩”中长知,在制作动物纸雕一课,我先让学生拼贴一些平面的动物造型,然后让他们几个人合成一组进行玩动物大变形游戏,把做好的平面造型故意折叠变形,使平面的纸张产生折痕的起伏的变化,变平面为立体,在玩的过程中,因为随意性大,学生能逐渐领会立体纸雕的制作奥秘,并让他们在“赏”中求进,在课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赏,让他们一起讨论、评价、取长补短,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进步。这种欣赏可以是课前的,也可以是课后的,而我更多则是在课堂中间组织学生观摩,这对拓宽思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极有益的。

学生一旦体验到学习美术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通,课堂教学成了课堂生活,美术魅力的认同效应也就应运而生了。生活是知识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是教材内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让美术回到生活中,体现生活情境,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要求。它让我们拓宽了思维,丰富了素材,激发了想象,培养了能力。引生活之水,灌美术之园,给学生一双慧眼,让他们观察生活;给学生一双灵巧手,让他们创造美好生活。引导学生用美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美的心灵去感悟生活,用美的双手去表现生活,从而创作出个性独特的真正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