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游戏材料的投放与幼儿情感的发展

作者: 严莉

摘 要:游戏是幼儿了解世界、了解周围环境、了解自身的最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从幼儿情感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情感的社会化、情感的丰富化和深刻化等三个方面阐述游戏材料的投放和幼儿情感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游戏材料; 幼儿情感;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4-098-001

发展心理学派认为,幼儿阶段的情感发展跟他们对世界的不断认知过程是紧密相关的。而在学前教育阶段,游戏则是幼儿了解世界、了解周围环境、了解自身的最主要途径之一,所以如何投放游戏材料,对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我在工作经验及反思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教学理论,从情感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幼儿情感的丰富化和深刻化、情感的社会化等三个方面阐述游戏材料的投放和幼儿情感发展的关系。

一、游戏材料的投放促进幼儿情感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

幼儿教育领域的大师级人物,意大利的著名幼儿心理学家玛丽亚·蒙台梭利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幼儿期的儿童对自我的情感是不会加上任何的掩饰和控制的。这个时期的幼儿情感是相对不稳定的,比较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所以幼儿教育中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是幼儿情感发展的核心之一。从自身工作经验来看,要发展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应当投放的游戏材料应让幼儿对游戏的设计和感知多元化,那么幼儿就会在群体中,在不断的争执、协调、服从、说服、妥协等过程中逐步的掌握自我调节情感的策略。例如在建构游戏中,我们投放了积木,这种游戏材料的投放就可以帮助幼儿进行较好的自我调节。因为积木有各种各样的尺寸和形状,而且积木的游戏可塑性是十分强的,由于幼儿的个性差异,喜好不同,面对同一积木,不同的幼儿会希望搭出不同的内容,如有的想搭成汽车、有的想做成小楼房、有的想组建成一列小火车,所以,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矛盾冲突,这就需要幼儿相互协商、沟通,并最终解决,当他们一起共同完成作品后,也就能体会到协商解决的乐趣,情感自我调节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角色性游戏材料的投放促进幼儿情感的社会化

幼儿时期是社会情感逐步萌芽并逐步深化的阶段,幼儿情感的社会化是在跟周围的同伴、老师以及其他环境逐步接触之中慢慢形成的。而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跟周围环境接触的最佳方式就是游戏方式。幼儿在游戏中的很多表现就来源于生活,我们教师在观察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水平,并在指导中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所以角色性材料投放有助于促进幼儿情感的社会化发展。

例如在开展娃娃家游戏时,我们会投放最常见的布偶娃娃,幼儿在游戏中会扮演不同的角色,他们有的是娃娃的哥哥姐姐,有的是娃娃的爸爸妈妈,有的是娃娃的爷爷奶奶。虽然从成人眼中看来比较可笑,甚至是不真实的,而幼儿看来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依靠想象力,一会拿被子给娃娃盖,一会儿跟爸爸妈妈一起上街买菜做饭,一会又安排爷爷奶奶吃好吃的。在游戏材料的引导下,一些社会化场景在幼儿自身设置的情境中被很好的还原,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从他们自身的角度去关心、爱护我们“娃娃”的同时,又从不同的立场体会到不同关心间的小小的冲突。但是,我们要注意,在游戏材料投放的时候不要过于逼真,过于逼真的玩具容易带来功能单一,缺乏可变性的不足。过于逼真丕不够卫生,一次在组织幼儿游戏中,遇到这样的情形,点心店里提供了逼真的面包,一名小班幼儿买了之后就直接放到嘴巴里。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有时候并不是幼儿不懂卫生,但是这些玩具太逼真了,误导了他们,所以不利于游戏的开展。角色性游戏材料的投放不仅仅提高了幼儿间的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同时在不停的换位思考中促进幼儿情感的社会化发展。

三、情境游戏材料的投放促进幼儿情感的丰富化和深刻化

苏霍姆林斯基是幼儿教育领域的先驱之一,他曾多次指出,幼儿的发展在他们的指尖之上。很好的阐述了幼儿动手的重要性,而如何指导幼儿动手,幼儿在动手之中能得到什么样的发展,游戏的设计和游戏材料的投放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合理的游戏材料的投放,可以逐步锻炼幼儿的感知觉、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自我意识的形成,通过游戏材料的投放,促进手脑的结合,为幼儿情感发展的丰富化和深刻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我们在幼儿活动区域中投放了一些旧的衣物、常见家用器具,如常用的一些厨房用具,以及家务用具,如拖把、铲子、锅子、笤帚等。在一定引导下让幼儿依据游戏材料进行动手游戏。有的幼儿发挥想象力,拿着锅子铲子模拟厨房做菜,有的幼儿几个一组拿一些旧衣服举行“比谁叠得好”的叠衣服比赛。让幼儿自由的对衣服进行搭配,也可以建立小组,互相用旧衣物甚至自己的闲置衣物来和对方进行有效的搭配。但情境式材料投放我们要注意一定的游戏材料误区。首先,现场杂乱,不易整理。在娃娃家游戏提供的材料中,有些材料并不是幼儿所需要的,有些教师在桌子设计时放上一瓶美丽的花,但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容易把花推到在地上而无人问津,反而造成了幼儿游戏的混乱。走进很多游戏进行的娃娃家,我经常发现里面杂乱无章。游戏结束后玩具的整理就成了问题,因为数量超过了幼儿的整理能力,也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弊端二:注意分散,难以深入。有些教师为了丰富游戏材料,投放的五花八门。投放过多的游戏材料,尽管能吸引幼儿投入活动,但也能导致幼儿分心,使幼儿经常是拿起一物摆弄片刻就丢弃一边,然后换另一物。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了玩各种玩具,就难以投入游戏情节。这显然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不一致的。

在这些丰富的游戏材料的合理投放中幼儿发挥了想象力、增强了动手能力、提高了游戏兴趣,情感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也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使用等过程以及游戏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总之,幼儿情感的发展是游戏材料投放的主要目标。所以在游戏材料的投放中,作为引导者的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从幼儿本位出发,准备充分的、巧妙的、适合幼儿兴趣和意愿的游戏材料,做到发展与游戏结合,以促进幼儿情感的全面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