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经历 积累经验 促进发展

作者: 张晓怡

摘 要: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是幼儿丰富经历,增加体验,积累经验,不断发展的基础。幼儿园必须立足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从幼儿已有经验出发,组织好一日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健康、主动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 一日生活; 幼儿潜能;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4-107-0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为此,苏州高新区天都幼儿园确立并成功申报了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一日生活中发展幼儿潜能的实践研究》,进行了潜心研究。

一、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丰富幼儿的经历

经历——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遇过的事。为丰富幼儿经历,我园以幼儿在园生活、学习、交往的经历为主线、以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并有价值的系列活动为主题,以五大领域为载体,组织喜闻乐见的一日教育活动。例如:2012~2013学年度我园开展的活动为(略),我们选择主题的依据是:

1.幼儿身边的、现实生活中关注和感兴趣的事件。

2.课题组长和骨干教师原有的经验。

3.教师必须在大范围的、可能设想到的主题中做好筛选,以满足每个班级大部分幼儿的兴趣,并提供幼儿尝试探究、积累经验的机会。为此,我们在蓝本教材《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做了精心挖掘、巧妙安排。

选择的主题特点是:

(1)目标的层次性、启蒙性。本课题以实现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对照近期国家教育部制定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们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制定了一个个适宜的、具有层次性和挑战性的活动目标。

(2)内容的生活性、浅显性。幼儿感性、直观的思维决定了他们最有效的学习内容是可被感知的、具体形象的。幼儿园主题活动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近,就越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就越有效。

(3)结构的整体性、综合性。我们选择的主题内容尽量体现整体性、综合性,尽可能使不同的主题内容之间产生联系,以促进幼儿的学习迁移。我们在设计每一个主题系列活动时都涵盖了五大领域。

(4)实施的游戏性、经验性。幼儿的学习特点决定了游戏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因此,我园十分注重主题活动的情境性、参与性、操作性,为幼儿创设了丰富的活动情境(组织实地参观)、创设有利于自发主动活动的氛围(设置八个自主性区域活动室),提供各种互动的机会(中、大班混龄),提供与其学习与发展相应的帮助(使之不断历练)。

二、在一日活动中实践,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经验——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杜威说:教育是经验的不断改造。他所说的经验,既包括已经经历、体验的各种事物本身,也包括在经验的过程中产生的主体认识、经历、体验和感受。我园幼儿在亲身经历各种活动的同时,也不断积累和丰富着他们的经验。

为了帮助幼儿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逐步获得上述关键经验,我们一是采纳了张宗麟先生“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二是选择了从幼儿生活中来,能实现教学、游戏、生活的一体化的主题,三是注重了教学、游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四是思考了主题中哪些可以作为集体教学活动,哪些可以放在区域活动中完成,哪些可以在散步时渗透。“一日生活皆课程”提示我们一日生活中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帮助幼儿积累关键经验,也都可以发展幼儿潜能。这样做并不难,但它需要教师时刻记住自己一天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产生作用,即积累关键经验。例如本学期开学,我们的主题活动题为《春·蚕》。

总之,帮助幼儿建立关键经验,需要我们向幼儿提供适宜的概念认知、适度的技能挑战、适当的教学流程、适合的操作材料,还要创造开放、宽松的同伴互助并作精炼到位的经验点拨,而帮助他们建立关键经验的前提条件是唤醒他们的前经验。在前经验基础上的、经验的积累和提升,不仅能保证主题活动预设的认知、技能目标的达成,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也能水到渠成。

三、明确目标与评价,促进幼儿的发展

发展——人或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我园课题实践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发展是一个快速变化和相当复杂的过程;是整体的、内在的、渐进的和难以用数量化测定的,因此,我们寻找一种适应和有效的方法来评价我园的主题,在实践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1.主题活动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引导幼儿主动发展。2.各个主题都要作为切入点,将各领域的发展目标自然地融入其中。3.所有主题都是为幼儿发展服务的,所以,幼儿的学习发展程度就是课程的评价重点。

在评价主题系列活动的有效性时,我们参照了虞永平教授《学前课程价值论》中关于促进幼儿有效发展的几种主要活动类型,它们是:1.对客观世界的探究活动。2.与他人的交往活动。3.以符号系统为对象的活动。

我们认为主题活动评价既是一个主题完成后的“终点”,又是主题继续发展的起点,而且伴随课题运作的全过程。在评价时,我们非常注意:(1)评价应有利于改进和发展主题。(2)评价要以教师为主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3)评价要有利于幼儿全面、和谐发展。(4)评价要注重主题方案本身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做到科学、有效。

本课题正在努力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更多地从关注幼儿兴趣的角度,从年龄段的角度,将多年来积累的研究经验与所学到的理论真正带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去,努力帮助他们丰富经历,积累经验,促进学习与发展。

本文在苏州市教育学会幼教分会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在江苏省第五届“行知杯”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学前教育学》,2001年

[2]虞永平.《学前课程价值论》

[3]刘占兰,廖贻.《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